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8.836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出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外旅遊。《初刻拍案驚奇》卷六:「狄夫人免不得,也隨俗出遊。」《文明小史》第二七回:「飯後無事,合張先生商量了,加了廚房四角洋錢一天,……然後議到出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裡面去到外面。與「入」相對。如:「出門在外」、「足不出戶」。
產生、發生。如:「出汗」、「出水痘」、「出毛病」、「出事了!」
脫離、離開。如:「出家」、「出軌」、「出走」。
給與、支付。如:「出錢」、「出納」、「量入為出」。
表現、顯露。如:「出現」、「出洋相」、「水落石出」。
超越。如:「出乎意料」、「容貌出眾」、「出人頭地」。
發洩。如:「出氣筒」、「出了口怨氣」。
到。如:「出席」、「出場」、「出勤」、「出庭」。
策劃、擬定。如:「出計謀」、「出主意」、「出題目」。
放在動詞之後,表示動作的效果。如:「拿出好成績」、「看出嚴重性」、「做出這等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休閒、到處走走。如:「遊覽」、「遊賞」、「旅遊」、「遊山玩水」。
玩耍。如:「遊戲」、「遊玩」、「遊手好閒」。
為了某種目的而走動。如:「遊行」、「遊街」。
交往、結交。如:「交遊」。
說服。如:「遊說」。
居所不定的。如:「遊民」。
外出遠行的。如:「遊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宮門外懸掛告示的地方。《禮記.禮運》:「昔者仲尼與於蜡賓,事,畢出遊于觀之上,喟然而歎。」《新唐書.卷四八.百官志三》:「朝會,則率其屬正百官之班序,遲明列於兩觀。」
流連忘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東周列國志》第八一回:「夫差自得西施,以姑蘇臺為家,四時隨意出遊,絃管相逐,流連忘返。」
浮光掠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走馬看花,蜻蜓點水辨似: 「浮光掠影」及「走馬看花」都有觀察粗略,不仔細深入的意思。 「浮光掠影」側重於見識膚淺或印象不深刻;「走馬看花」側重於行動匆忙急速。 浮光掠影 走馬看花 辨似例句 ○ ㄨ ~憶往事,不堪回首話當年。 ㄨ ○ 隨著旅行團出遊,每個景點都只能~,無從仔細欣賞。
米珠薪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 (1) 蘇秦:西元前?∼前317,字季子,洛陽人,戰國時縱橫家。與張儀同學於鬼谷子。早年曾外出遊說,然窮困而歸,後佩六國相印,為縱約長,使秦不敢東出函谷關,達十五年之久。後客於齊,被殺。 (2) 之:往。 (3) 楚:國名。 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 (4) 不遠千里:不以跋涉遠路為苦。形容來人的熱忱。見「不遠千里」。 (5) 臨:來到。 (6) 薪:作燃料的木材。 (7) 桂:指桂木,是一種珍貴的木材。桂,為木犀的別名。木犀科木犀屬,灌木或小喬木。葉橢圓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背面有網脈,先端尖或漸尖。...
苦心孤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城人,字見心,號悔翁,晚號金粟道人。朝隆元年舉博學鴻詞,不就。沈德潛謂其不屈節,是有守之士。二十七歲出遊,行遍南北,自稱「七十有七齡,半百在行旅」。熟悉古今興亡之事,詩作多緬懷往事。著有《弱水集》。在〈論詩絕句〉中,屈復自述其創作理念,他認為自三代以後,文人都喜好美名,彼此互相輕視,而各個朝代均有傑出的人才,就像春天的繁花既多又燦爛。又自謙自己雖然像野花一樣沒什麼才華,但仍費盡心力,從事創作,希望達到別人所達不到的境界,亦不敢跟隨流俗,任意輕視宋元的詩人。後來「苦心孤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費盡心思,專心研究,達到他人所達不到的境地。
從容不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秋水》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1>之上。莊子曰:「儵魚2>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3>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4>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5>。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注解〕 (1) 梁:河上的橋梁。 (2) 儵魚:即「鯈魚」,或稱「白鯈」。產於淡水,身體狹長,背淡黑色,腹白,鱗細。清.盧文弨曰:「儵,當作鯈,注同。」儵,在此音ㄔㄡˊ。 (3) 安知:如何知道。 (4) 固:當然。 (5) 循其本:回到原來的問題點。
嘔心瀝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比喻創作的苦心。唐代詩人李賀就是一位「嘔心」創作的人。在李商隱所寫的〈李賀小傳〉提到他常常帶著僕人出遊,騎著驢子,背著一只破舊袋子,遇有靈感,就立即寫下來丟入袋中。到晚上回到家時,已經是滿滿的一袋子紙片了,李賀的母親看到這種情形,就說:「我的兒子大概是要將心嘔出後才會停止吧!」這是關於「嘔心」一語典源的資料。至於第二個「瀝血」的典故,則出自於南朝梁元帝所寫的〈與諸藩令〉中。文中寫道:今日國庫充足,穀倉豐盈,占有全楚,涵蓋了王畿以外的南方。我們擁有萬艘船艦,和眾多強悍勇猛的騎兵。只要以極少的兵力,就可防守地勢險要的關隘,更能以文克敵,不戰而勝。大家不求富貴,不掛念妻兒,如此用盡心血,極盡辛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