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49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分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分家產的文據。《醒世恆言.卷三五.徐老僕義憤成家》:「阿寄又討出分書,將分下的家火,照單逐一點明。」
分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體名。為秦代隸體的一種筆法,相傳為王次仲所創。參見「八分」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整體變成若干部分,或使聯在一起的事物離開。如:「分割」、「分離」。
配與。如:「母鳥將捉回來的小蟲分給小鳥吃。」
分擔。如:「分憂解勞」。
辨別。如:「分辨是非」。
由總機構中分出來的。如:「分局」、「分隊」、「分校」。
區別、不一樣之處。如:「大小之分」、「人我之分」。
數學上用來表示分數,或直接指分數。如:「約分」、「二分之一」。
評定成績或競賽勝負的記數。如:「滿分」、「零分」。
量詞:A>用於計算重量的單位。一兩的百分之一。B>用於計算地積的單位。一畝的十分之一。C>用於計算貨幣的單位。一元的百分之一。D>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六十分為一小時。如:「他只花五分鐘的時間,就完成這項實驗。」E>計算角度的單位。一度的六十分之一。F>用於計算程度深淺的單位。如:「逢人只說三分話」、「一分努力,一分收穫。」
名位、權利、義務等的範圍、限度。如:「身分」、「名分」、「本分」。
整體中的局部。如:「部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冊的著作。如:「書本」、「書籍」、「圖書」、「教科書」、「線裝書」、「百科全書」。
信。如:「家書」、「書信」。
文件。如:「證明書」、「申請書」。
寫。如:「書寫」、「振筆疾書」。
字體。如:「楷書」、「草書」、「行書」。
隸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體名:(1)篆書的簡化體,創始於秦,通行於漢、魏。早期隸書在字形結構上保留較多的篆書形跡,稱為「古隸」、「秦隸」;後來筆畫分出波磔,所形成的隸書稱為「八分書」。典型隸書的特點是:橫畫起筆回鋒,隆起如蠶頭之形;收筆頓筆挑起,具雁尾之狀。(2)楷書的別名。也作「今隸」。魏、晉至唐使用。
區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區別劃分。《魏書.卷六十二.李彪傳》:「彪在祕書歲餘,史業竟未及就,然區分書體,皆彪之功。」
雜七雜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非常混亂,雜亂無章。《文明小史》第二七回:「兩旁壁上,雜七雜八挂著些翰苑分書的單條。」
八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書體名。為秦代隸體的一種筆法,相傳為王次仲所創,說法多種,常見的有:一、言八宜訓背,筆勢左右分布相背,有如八字。見清.包世臣《藝舟雙楫.論書一.歷下筆譚》。二、有以二分似隸,八分似篆,介於篆隸之間,故稱為「八分」。見《雅俗稽言.卷三二.字學.八分》引《書苑文姬說》。也稱為「八分書」、「分書」。
漢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隸目錄1 漢隸1.1 注音1.2 定義1.3 延伸 漢隸 注音ㄏㄢˋ ㄌㄧˋ 定義隸書是中國古代時將篆書進行簡化後,所形成的一種字體。以筆畫符號取代篆書隨體詰屈的線條,確立了漢字的方塊形式。而漢隸通常是一種兩漢時期普遍使用的字體,亦稱為「八分」。漢隸筆勢結體富於變化,不事雕琢,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廣闊的生命力,此名稱為區別筆勢較為刻板的唐隸而言。 延伸八分:因其筆畫分背、結體扁方,形若「八」字,因此被稱作「八分書」。「八分」之名起於東漢,其名稱有眾多說法,但較具可信的是唐常張懷瓘《書斷》所說:「漸若八字分散,故曰八分。」
分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八分書與隸書。宋.韓維〈和永叔小飲懷同州江十學士〉詩:「紛穰羅卷軸,指擿辨分隸。」宋.洪适《隸釋.卷一○.安平相孫根碑》:「今之言漢字者,則謂之隸,言唐字者,則謂之分,殆不知在秦漢時,分隸已兼有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