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78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分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掌職務、分治其事。《書經.周官》:「六卿分職,各率其屬。」晉.左思〈魏都賦〉:「讓衢設官分職,營處署居夾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在荀子的思想體系中,是一種重要的概念,他的理想是在締造一個禮治社會,而「分」就是建立禮治社會的必要條件。
  荀子說:「分均則不偏,執齊則不壹,眾齊則不使。」又認為「兩貴之不能相事,兩賤之不能相使。」為了避免爭亂貧敝,「故制禮義以分之,使有貧富貴賤之等,足以相兼臨者,是養天下之本也。」荀子以為一個完全平等的社會,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他所嚮往的理想社會,是一個有等差有秩序的社會,以便於事務的有效運作。「分」的功能在使貴賤有差,長幼有序,貧富智愚各有所宜。消極之意義在使人守分守序,不相爭奪;積極之意義在分工分職,增進福祉。所以荀子肯切地說:「兼足天下之道在明分」,「無分者人之大...
分是時間或角度的計量單位,記為 。
1. 用在時間上,其基本單位為時(小時)、分、秒。
 1分=60 秒
1分=小時2. 用在角度量測,以六十分制來計量時,其基本單位為度、分、秒。
 1分=60 秒
 1分= 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工作、職位。如:「職業」、「求職」、「辭職」、「兼職」、「身居要職」。
本分、職位內的事。如:「盡職」、「職務」、「有虧職守」。
公文中下屬對上級主管的自稱。如:「職等奉命」、「卑職」。
掌管、管理。如:「職司」、「職掌大權」。
由於、惟、只,常用於句首。如:「職是之故」、「職此而已」。
職業學校的簡稱。如:「高職」、「商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部下。如:「下屬」、「部屬」。《書經.周官》:「六卿分職,各率其屬,以倡九牧,阜成兆民。」
循序漸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倒廩傾囷,羅列而進也,若愈之愚不肖,又安敢有愛於左右哉! 〔注解〕 (1) 有司:指官吏。古時設官分職,職有專司,故稱為「有司」。 (2) 盈尺:長滿一尺,比喻不長。 (3) 甲科:唐代考試科目名。唐初明經有甲、乙、丙、丁四科,唐宋進士分甲、乙科。
不知所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失勢。芒主目伸五色,耳常五聲。四鄰不計,司聲不聽。則臣下恣行,而國權大傾,不,則所惡及身。勞主不明分職,上下相干,臣主同,則刑振以豐,豐振以刻,去之而亂,臨之而殆,則後世何得。振主3>喜怒無度,嚴誅無赦,臣下振怒,不知所錯4>,則人反其故。不5>,則法數日衰,而國失固。芒主通人情以質疑,故臣下無信,盡自治其事,則事多。多則昏,昏則緩急俱植,不,則見所不善。餘力自失而罰,故主虞而安,吏肅而嚴,民樸而親。官無邪吏,朝無姦臣,下無侵爭,世無刑民,故一人之治亂在其心,一國之存亡在其主。天下得失,道一人出。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論語.子路》。 (2) 惠王:本文所提「七主」,唯獨此處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的官舍、官署。《說文解字.寸部》:「寺,廷也。」如:「大理寺」、「太常寺」。《新唐書.卷四十六.百官志一》:「其官司之別,曰省、曰臺、曰寺、曰監、曰衛、曰府,各統其屬,以分職定位。」
職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職務。[例]他身為社區管理員,維護社區內的安全是他的本分職掌。
有名無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卿贈送財物。二三子,指晉諸卿。〔參考資料〕 《管子.明法解》明主在上位,則竟內之眾盡力以奉其主,百官分職致治,以安國家。亂主則不然,雖有勇力之士,大臣私之,而非以奉其主也;雖有聖智之士,大臣私之,非以治其國也。故屬數雖眾,不得進也;百官雖具,不得制也。如此者,有人主之名而無其實,故〈明法〉曰:「屬數雖眾,非以尊君也;百官雖具,非以任國也。」此之謂國無人。
循次漸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倒廩傾囷,羅列而進也,若愈之愚不肖,又安敢有愛於左右哉! 〔注解〕 (1) 有司:指官吏。古時設官分職,職有專司,故稱為「有司」。 (2) 盈尺:長滿一尺,比喻不長。 (3) 甲科:唐代考試科目名。唐初明經有甲、乙、丙、丁四科,唐宋進士分甲、乙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