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7.07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削刻、鏤刻。《楚辭.屈原.九章.懷沙》:「方以為圜兮,常度未替。」
壞損的。唐.韓愈〈請上尊號表〉:「堯誅九嬰以定下土,血兵刃,僅就厥功。」
方為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削去方形的稜角,使之成圓形。語本《楚辭.屈原.九章.懷沙》:「方以為圜兮,常度未替。」後比喻將忠直的性格改變為圓通世故。《明史.卷二○一.陶琰等傳.贊曰》:「當正、嘉之際,士大夫方為圓,貶其素履,羔羊素絲之節寖以微矣。」也作「削方為圓」、「削觚為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稜角。《後漢書.卷七○.孔融傳》章懷太子注引《前書音義》曰:「團,無稜角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削去、磨損稜角。《說文解字.刀部》:「釗,也。」
婦人之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施小惠而不識大體。比喻姑息少決斷。《漢書.卷三四.韓信傳》:「項王見人恭謹,言語姁姁,人有病疾,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刻印,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廢除。《說文解字.竝部》:「替,廢也。」如:「替廢」。《詩經.小雅.楚茨》:「子子孫孫,勿替引之。」《楚辭.屈原.九章.懷沙》:「方以為圜兮,常度未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彎曲。《列子.湯問》:「汨流之中,綸不絕,鉤不伸,竿不橈。」《新唐書.卷一三二.吳兢傳》:「橈直就曲,斲方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代腰帶上的飾物。《新唐書.卷九三.李靖傳》:「靖破蕭銑時,所賜于闐玉帶十三胯,七方六,胯各附環,以金固之,所以佩物者。」
什襲珍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層層包裝,慎重珍藏。宋.張守〈跋唐千文帖〉:「此書無一字缺,當與夏璜、趙璧,什襲珍藏。」《東周列國志》第九六回:「此真和氏之璧也!……今日無意中落於君手,此乃無價之寶,須什襲珍藏,不可輕示於人也。」也作「什襲而藏」。
偷合苟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苟且迎合,取悅別人,以求容身。《荀子.臣道》:「不卹君之榮辱,不卹國之臧否,偷合苟容,以之持祿養交而已耳,國賊也。」《新唐書.卷一三二.吳兢傳》:「臣誠恐天下骨鯁士以讜言為戒,橈直就曲,斵方為,偷合苟容,不復能盡節忘身,納君於道矣。」也作「偷合取容」、「苟合取容」。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