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前生     
瀏覽人次:356 收藏人次:0
上輩子。《老殘遊記》第一七回:「願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是前生註定事,莫錯過姻緣。」
    
瀏覽人次:19434 收藏人次:6872617
生命。如:「生物」、「生靈」、「輕生」、「殺生」、「捨生取義」、「起死回生」。
生育。如:「生日」、「生殖」、「生兒育女」。
成長、滋長。如:「生長」、「滋生」、「生成」、「生生不息」。
活著。如:「生存」、「人生於世」、「生不逢時」。
不熟悉。如:「生人」、「生字」、「生手」、「生疏」、「面生」。
沒有煮熟的。如:「生肉」、「生米」、「生冷」、「半生不熟」。
產生。如:「發生」、「生事」、「生利」、「生財有道」、「你可別再生出什麼新花樣!」
生活、生計。如:「謀生」、「生路」、「無以為生」。
非常。如:「生恐」、「生怕」。
老師稱呼弟子或弟子自稱。如:「學生」。
量詞。用於計算一輩子的單位。如:「三生三世」、「緣定三生」、「三生姻緣」。
    
瀏覽人次:10985 收藏人次:15805563
在先的。與「後」相對。如:「前面」、「屋前」、「床前」、「史無前例」、「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過去的、往日的。如:「以前」、「從前」、「前夫」、「前天」、「前些日子」。
進行。如:「前進」、「勇往直前」。
未來的。如:「前途」、「前知」、「前程似錦」。
已卸任的。如:「前總統」、「前局長」。
信手拈來     
瀏覽人次:43492 收藏人次:2219728
參考詞語︰信手拈出注音︰ㄒ|ㄣˋ ㄕㄡˇ ㄋ|ㄢˊ ㄔㄨ漢語拼音︰xìn shǒu nián chū釋義︰猶「信手拈來」。見「信手拈來」條。
01.宋.韓駒〈贈趙伯魚〉詩:「一朝悟罷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 參考詞語︰信手拈得注音︰ㄒ|ㄣˋ ㄕㄡˇ ㄋ|ㄢˊ ㄉㄜˊ漢語拼音︰xìn shǒu nián dé釋義︰猶「信手拈來」。見「信手拈來」條。
01.宋.蘇軾〈次韻孔毅甫集古人句見贈〉詩五首之三:「前生子美只君是,信手拈得俱天成。」
恍然大悟     
瀏覽人次:29043 收藏人次:7076818
心裡忽然明白。《三國演義》第七七回:「於是關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六:「蒲團上靜坐了三晝夜,坐到那心空性寂之處,恍然大悟,元來馬家女子是他前生的妾。」
怨天尤人     
瀏覽人次:27903 收藏人次:2110662
02.《醒世姻緣傳》第四八回:「這狄賓梁夫婦,一則為獨兒獨婦,百事含忍;二則恐人笑話,打了牙只往肚裡嚥;又虧不盡那姑子李白雲預先說了那前生的來歷,所以絕不怨天尤人,甘心忍受。」
理直氣壯     
瀏覽人次:16747 收藏人次:899205
※#《喻世明言.卷三一.鬧陰司司馬貌斷獄》1>司馬重湘家貧,因此無人提挈,淹滯至五十歲,空負一腔才學,不得出身,屈埋於眾之人中,心中怏怏不平。乃因酒醉,取文房四寶,且吟且寫,遂成怨詞一篇,……寫畢,諷詠再四。餘情不盡,又題八句:「得失與窮通,前生都注定;問彼注定時,何不判忠佞?善士歎沉埋,凶人得暴橫;我若作閻羅,世事皆更正。」不覺天晚,點上燈來,重湘於燈下,將前詩吟哦了數遍,猛然怒起,把詩稿向燈焚了,叫道:「老天,老天!你若還有知,將何言抵對?我司馬貌一生鯁直2>,並無奸佞,便提我到閻羅殿3>前,我也理直氣壯,不怕甚的!」說罷,自覺身子困倦,倚卓而臥。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警世通言...
毛骨悚然     
瀏覽人次:13171 收藏人次:1675694
03.《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四:「說到了這樣轉世,說出前生附身,活現果報,恰像人原不曾死,只在面前一般。隨你欺心的硬膽的人,思之也要毛骨悚然。」
倖免     
瀏覽人次:10290 收藏人次:1122789
僥幸免除。《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四:「官府雖則斷道:『一死自抵前生,豈以再世倖免!』不准其訴,然卻心裡大為驚怪。」也作「幸免」。
平分秋色     
瀏覽人次:10203 收藏人次:490315
※#宋.李朴〈中秋〉詩(據《全宋詩.卷一二七五.李朴》引)1>皓魄當天曉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平分秋色2>一輪3>滿,長伴雲衢千里明。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澈底清。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戰國楚.宋玉〈九辯〉。
(2) 平分秋色:指中秋時分。中秋為農曆八月十五日,因居秋季三個月之中,恰為秋天平分之處,故稱「中秋」。
(3) 一輪:指月亮。〔參考資料〕 戰國楚.宋玉〈九辯〉(據《文選.卷三三.騷下》引)皇天平分四時兮,竊獨悲此凜秋。白露既下降百草兮,奄離披此梧楸。去白日之昭昭兮,襲長夜之悠悠。離芳藹之方壯兮,余委約而悲愁。秋既先戒以白露兮,冬又申之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