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329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前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先鋒部隊。《史記.卷七.項羽本紀》:「使長史欣為上將軍,將秦軍,為前行。」
2.以前的行為舉止。《荀子.議兵》:「武王之誅紂也,非以甲子之朝而後勝之也,皆前行素脩也。」
3.繼續向前走。《儒林外史》第三四回:「莊紹光也起來洗了臉,叫小廝拴束行李,會了帳,一同前行。」
4.唐、宋時尚書省六部分前行、中行、後行三等,兵部、吏部及左右司為前行。小說中多為對吏員的尊稱。《五代史平話.漢史.卷上》:「右侍森嚴,盡是獄級前行推款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走、走路。[例]直行、前行、寸步難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先的。與「後」相對。如:「前面」、「屋前」、「床前」、「史無前例」、「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過去的、往日的。如:「以前」、「從前」、「前夫」、「前天」、「前些日子」。
進行。如:「前進」、「勇往直前」。
未來的。如:「前途」、「前知」、「前程似錦」。
已卸任的。如:「前總統」、「前局長」。
螳臂當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螗螂之臂注音︰ㄊㄤˊ ㄌㄤˊ ㄓ ㄅ|ˋ漢語拼音︰táng láng zhī bì釋義︰阻擋車輛前進的螳螂所舉的雙臂。見「螳臂當車」條。 01.唐.李白〈上安州李長史書〉:「青白其眼,瞢而前行,亦何異抗莊公之輪,怒螗螂之臂?」  參考詞語︰螳臂拒輪注音︰ㄊㄤˊ ㄅ|ˋ ㄐㄩˋ ㄌㄨㄣˊ漢語拼音︰táng bì jù lún釋義︰猶「螳臂當車」。見「螳臂當車」條。 01.唐.杜光庭《虯髯客傳》:「人臣之謬思亂者,乃螳臂之拒走輪耳。」  參考詞語︰螳螂當車注音︰ㄊㄤˊ ㄌㄤˊ ㄉㄤ ㄔㄜ漢語拼音︰táng láng dāng chē釋義︰猶「螳臂當車」。見「螳臂當車」條。 01.明...
豁然開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陶潛〈桃花源記〉(據《陶淵明集.卷六》引)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髣髴若有光。便捨船,從口入。初極狹,纔通人1>。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2>,屋舍儼然3>。 〔注解〕 (1) 纔通人:只能容納一個人通過。 (2) 平曠:平坦空曠。 (3) 儼然:整齊的樣子。儼,音|ㄢˇ。
效標關聯效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同。第二,測驗的目的不同。一般的成就測驗可以建立同時效度與預測效度,因為它可以同時作為評估受測者目前行為,以及預估未來行為表現。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效標關聯效度英文關鍵字: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參考資料葉重新著。心理與教育測驗。2010初版。頁101-104。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平步青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平步」:唐.白居易〈潯陽歲晚寄元八郎中庾三十二員外〉詩(據《全唐詩.卷四四○.白居易》引)閱水年將暮,燒金道未成。丹砂不肯死,白髮自須生。病肺慚杯滿,衰顏忌鏡明。春深舊鄉夢,歲晚故交情。一別浮雲散,雙瞻列宿榮。螭頭階下立,龍尾道前行。封事1>頻聞奏,除書2>數3>見名。虛懷事僚友,平步取公卿。漏盡雞人報,朝迴幼女迎。可憐白司馬,老大在湓城。 〔注解〕 (1) 封事:古代臣子奏事,以皂囊封板,防止洩露,稱為「封事」。 (2) 除書:任命官職的文書。 (3) 數:音ㄕㄨㄛˋ,頻頻、屢次。 2、「青雲」:《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列傳.范雎》范雎既相秦,秦號曰張祿,而魏不知,以為范雎已死久...
裹足不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停止腳步,不往前行。比喻有所顧忌,不願去做。《三國演義》第一六回:「天下智謀之士,聞而自疑,將裹足不前,主公誰與定天下乎?」也作「裹足不進」。
世外桃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陶潛〈桃花源記〉(據《陶淵明集.卷六》引)晉太元1>中,武陵2>人,捕魚為業。緣3>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4>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5>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髣髴6>若有光。便捨船,從口入。初極狹,纔通人7>。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8>,土地平曠9>,屋舍儼然10>。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11>,雞犬相聞12>。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13>。黃髮14>垂髫15>,並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16>還家,設酒殺雞作食17>。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18...
歸因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動機。解釋自己行為後果時個人所做的歸因是複雜且多向度的。個人以後類似行為動機的強弱,將決定於他對以前行為結果所做的歸因解釋。  基於以上三個假設,經由實驗研究的結果,溫納發現一般人對從事過有關失敗的工作之後,多將自己行為結果之所以成功或失敗,歸結為以下六個原因:能力:根據自己評估個人對該工作是否勝任。努力:個人反省檢討在工作過池中是否盡力而為。工作難度:憑個人經驗判定該項工作的困難程度。運氣:個人自認此次工作成敗是否與運氣有關。身心狀況:工作過程中個人當時身體及心情狀況是否影響工作成效。其他:個人自覺此次成敗因素中,除...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