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50.012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劍盾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劍盾舞(Buckler and Sword Play)為西元1600年以前英格蘭之舞蹈。屬於一種戰鬥形式之舞蹈,有音樂伴奏。所用之盾(Buckler)為小圓形,半徑約十五或二十吋;所用之劍係用木製,劍刃寬而扁,長約三呎。舞者皆為男性青少年,與地中海國家之〈撒里舞〉〔見Salli〕相似。在博物館常可見到以青少年持劍盾作舞之雕像或圖畫。當時此舞在英國極為流行,以致成立學校加以訓練。惟其中若干學校之教師,行為極為粗暴,導致政府當局加以干涉。西元1286年時,英王愛德華一世(Edward Ⅰ)下詔取締此類舞蹈之公開練習。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配合節奏表演各種姿勢的動作。如:「跳舞」、「手舞足蹈」、「載歌載舞」、「舞步輕盈」。
舞蹈的名稱。如:「交際舞」、「芭蕾舞」、「華爾滋舞」。
揮動、耍動。如:「舞劍」、「舞棒」。
賣弄、玩弄。如:「舞弊」、「舞文弄墨」。
飛揚、飛翔。如:「飛舞」、「眉飛色舞」。
興起。如:「鼓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兩邊有刃,中間有脊,下有握柄的兵器。如:「劍術」、「寶劍」、「利劍」。
量詞。用於計算揮劍次數的單位。如:「他向敵人連刺了四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爭時用來抵擋外來武器攻擊,以保護身體的兵器。如:「籐盾」、「盾牌」。
盾形的獎座或紀念品。如:「金盾」、「銀盾」。
比喻支持或援助的力量。如:「後盾」。
矛盾:A>言語行為相互牴觸。如:「他的話前後矛盾,顯然這件事有問題。」B>兩種勢力相互衝突。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