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7.009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劍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擊劍的技術。晉.陶淵明〈詠荊軻〉詩:「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唐.錢起〈送馬員外拜官覲省〉詩:「筆精已許臺中妙,劍術還令世上聞。」
劍術舞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為十六世紀時法國之一種劍舞。舞者本身著假鎧甲,表演劍舞或默劇式戰鬥。亦名《馬塔森舞》(Matassins或Mattachins)在當時之法國,極為流行。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技藝。如:「武術」、「美術」、「技術」。晉.陶淵明〈詠荊軻〉詩:「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兩邊有刃,中間有脊,下有握柄的兵器。如:「劍術」、「寶劍」、「利劍」。
披星戴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披星戴月」原作「披星帶月」。呂巖,西元798∼?,亦名呂嵒,字洞賓,號純陽子,唐朝時人,道教全真道派奉其為純陽祖師,故世稱呂祖。其理論以慈悲度世為成道的路徑,改劍術為斷除貪嗔、愛欲和煩惱的智慧,對北宋道教的發展,有其一定的影響。在一首〈七言〉詩中,顯露出他淡泊名利、拋開世俗的人生。他認為命運的造化作為在於本身,相較於那些追求富貴名利的人,自己所選擇的這條路,顯得格外的孤獨。但是儘管路途遙遠而孤單,也只有默默地繼續走下去,不辭勞苦地成就自己的人生。這首詩中有「披星帶月」一語,後來「披星戴月」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早出晚歸或連夜趕路而備極勞累;亦比喻辛勤勞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不親近、不熟悉。如:「人地生疏」、「親疏遠近」。晉.陶淵明〈詠荊軻詩〉:「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無出其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史記.卷一○四.田叔列傳》載,漢初的田叔本是趙國陘城人,他的祖先則是齊國田氏。田叔喜歡劍術,又曾向樂巨公學習黃老之術。他的個性嚴正清白,並以此自喜,經常和一些德高望重之人交往。後來趙國人把田叔推薦給趙相趙午,趙午又在趙王張敖面前稱讚他,於是趙王任命田叔為郎中。不久,陳豨在代地造反,高祖前去討伐,途中經過趙國。趙王十分恭敬地親自端著食盤獻食,高祖卻傲慢地蹲踞在席上,又大聲責罵趙王。趙午等數十人聽了之後,都非常生氣,對趙王說:「大王事奉皇上完全合乎禮節,皇上卻對大王如此無禮,我們實在看不過去,決定要造反報仇。」趙王聽了之後,氣得咬破了自己的指頭,駁斥道:「我們的祖先失去了國家,如果沒有皇上,我...
生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不熟練。如:「技藝生疏」。《初刻拍案驚奇》卷四:「至荊軻刺秦王,說他劍術生疏,前邊這幾個刺客,多是有術的了。」《紅樓夢》第一七、一八回:「如今上了年紀,且案牘勞煩,於這怡情悅性文章上更生疏了。」
披星帶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披星戴月」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披星戴月」原作「披星帶月」。呂巖,西元798∼?,亦名呂嵒,字洞賓,號純陽子,唐朝時人,道教全真道派奉其為純陽祖師,故世稱呂祖。其理論以慈悲度世為成道的路徑,改劍術為斷除貪嗔、愛欲和煩惱的智慧,對北宋道教的發展,有其一定的影響。在一首〈七言〉詩中,顯露出他淡泊名利、拋開世俗的人生。他認為命運的造化作為在於本身,相較於那些追求富貴名利的人,自己所選擇的這條路,顯得格外的孤獨。但是儘管路途遙遠而孤單,也只有默默地繼續走下去,不辭勞苦地成就自己的人生。這首詩中有「披星帶月」一語,後來「披星戴月」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早出晚歸或連夜趕路而備極勞...
戴月披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披星戴月」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披星戴月」原作「披星帶月」。呂巖,西元798∼?,亦名呂嵒,字洞賓,號純陽子,唐朝時人,道教全真道派奉其為純陽祖師,故世稱呂祖。其理論以慈悲度世為成道的路徑,改劍術為斷除貪嗔、愛欲和煩惱的智慧,對北宋道教的發展,有其一定的影響。在一首〈七言〉詩中,顯露出他淡泊名利、拋開世俗的人生。他認為命運的造化作為在於本身,相較於那些追求富貴名利的人,自己所選擇的這條路,顯得格外的孤獨。但是儘管路途遙遠而孤單,也只有默默地繼續走下去,不辭勞苦地成就自己的人生。這首詩中有「披星帶月」一語,後來「披星戴月」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早出晚歸或連夜趕路而備極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