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8.581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勃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發怒衝動的樣子。《孟子.萬章下》:「王勃然變乎色。」《戰國策.趙策三》:「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也!』」也作「勃如」。
2.興起、奮起的樣子。《淮南子.兵略》:「有聖人勃然而起,乃討強暴,平亂世,夷險除穢,以濁為清,以危為寧。」
3.突然。《莊子.天地》:「蕩蕩乎,忽然出,勃然動,而萬物從之乎。」
勃然大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忿怒的樣子。如:「他不知為了什麼事勃然大怒。」《三國演義》第七三回:「雲長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斬汝首!再休多言!』遂喚左右逐出。」《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士真一看,便勃然大怒,既召了來,免不得賜他坐了。」
勃然變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因發怒生氣而臉色大變。《三國演義》第四三回:「孫權聽了孔明此言,不覺勃然變色,拂衣而起,退入後堂。」也作「勃然作色」、「勃然色變」。
勃然作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忿怒生氣而臉色大變的樣子。《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只見劉元普勃然作色道:『夫人說那裡話!天下多美婦人,我欲娶妾自可別圖。豈敢汙裴使君之女!』」也作「勃然變色」、「勃然色變」。
勃然色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忿怒而臉色大變的樣子。也作「勃然變色」、「勃然作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正確。如:「大謬不然」、「不以為然」。
如此、這樣。如:「未必然」、「到處皆然」。
形容詞或副詞詞尾,表示狀態。如:「仍然」、「偶然」、「超然」、「恍然」、「茫然」。
轉折詞,但是。如:「然而」。
承接詞。如:「雖然」、「然後」、「然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突然。參見「勃然」條。
白駒過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知北遊》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郤1>,忽然而已2>。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漻然,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類悲之。 〔注解〕 (1) 郤:音ㄒ|ˋ,通「隙」,縫隙。 (2) 忽然而已:只是一瞬間罷了。忽然,俄頃、一會兒。
故步自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ˊ,手足伏地爬行。 2、「自封」:晉.庾闡〈斷酒戒〉(據《藝文類聚.卷七二.食物部.酒》引)有一醉夫勃然作色曰:「蓋空桑炤籛始於無情,靈和陶醞奇液特生,聖賢所美,百代同營。故醴泉涌於上世,懸象煥乎列星;斷蛇者以興霸,折獄者以流聲。是以達人暢而不壅,抑其小節而濟大通,子獨區區1>檢情2>自封,無或口閉其味而心馳其聽者乎!」庾生曰:「爾不聞先哲之言乎!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物而動,性之欲也。物之感人無窮,而情之好惡無節,故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是以惡跡止步,滅影即陰。形情絕於所託,萬感無累乎心,心靜則樂非外唱,樂足則欲無所淫。唯味作戒,其道彌深。」賓曰:「唯唯,敬承德音。」 〔注解〕 (1) 區區...
孤注一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輸個精;上一回澶淵戰役,寇準的建議分明就是孤注一擲,絲毫不顧念皇上的安危呢!」真宗一想果然不錯,立刻勃然大怒,把寇準貶為陝州知府。 意義比喻危急時,投入全部力量,作最後的冒險。 相似詞破釜沈舟、傾其所有 相反詞無 例句已經不會有任何的支援,只能孤注一擲,全力拚拚看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