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7.659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動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請問。《清平山堂話本.風月瑞仙亭》:「卓員外動問姓名,相如答曰:『司馬長卿。』」《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不想驚動了兩位娘子,多承兩位娘子動問,不敢隱瞞,只得把家事實告。」
動問題修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在資訊檢索時,電腦根據檢索者與電腦間相關回饋、按照檢索詞連接矩陣以及其他方式自動修改使用者的提問,以達成最佳檢索效果的一種功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改變原來的位置或脫離靜止狀態。如:「運動」、「動靜得宜」、「風吹草動」、「牽一髮動全身」。
有所行為。如:「動手」、「動員」、「動腦筋」、「動心思」。
行為。如:「行動」、「動作」、「一舉一動」。
心有所感。如:「感動」、「動心」、「動人」、「動怒」。
開始做。如:「動工」、「動筆」、「動土」、「動身前往」。
動輒:每每、往往、屢次。如:「動輒得咎」。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能力或效果。如:「提不動」、「你已經說動他了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提出心中的疑難請求別人回答。如:「問答」、「請問」、「問路」、「發問」。
為表示關切而探望、拜候。如:「慰問」、「訪問」、「問候」、「問訊」。
審訊。如:「審問」、「問案」。
責備。如:「責問」、「興師問罪」。
干涉。如:「不聞不問」、「我的事請你不要過問。」
媽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1)對母親的稱呼。宋.洪邁《夷堅丙志.卷一○.黃法師醮》:「黃師見夫人在坐,叔介至前,即仆地曰:『媽媽在此,……。』」《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一三出》:「奴家爹爹王德用,身為宰執,名號黑王。媽媽兩國夫人劉氏。」(2)對年長婦人的稱呼。明.無名氏《白兔記》第二齣:「東村頭張媽媽,西村頭李媽媽。」《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兩個見是個婦人,無甚妨礙,便動問道:『媽媽何來?為甚這般苦楚?可對我們說知則個。』」(3)對老妻的稱呼。《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張士廉,年過六旬,媽媽死後,孑然一身,並無兒女。」《劉知遠諸宮調.第一二》:「衙內告夫人:『媽媽尊察,只取得他來,交為一妳母足矣。』」(4)鴇母。即妓女的假母。《大宋宣和遺事.亨集》:「師師聞道,諕得魂不著體,急離坐位,說與他娘……,李媽媽聽得這話,慌忙走去告報與左右二廂捉殺使孫榮。」元.無名氏《雲窗夢》第二折:「妾身是洛陽樂籍張媽媽是也。來到這汴梁聞知這鄭一女兒月蓮,因不掙錢,賭氣要賣。」也稱為「媽兒」。(5)婢女對女主人的稱呼。《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四二出》:「(淨、貼)媽媽,莫要提起。(未)照管頭撞。(丑)你與我請府眷轎先去,我一面備馬來。」《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告媽媽,不是錦兒多口,不如媽媽且歸,明日爹爹自歸來。」(6)對婆婆的稱呼。《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惱得心頭火氣沖,不知那個是媽媽,不知那個是公公。」
團體討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策略三項度,提出團體討論模式。問題:團體討論所欲解決的問題包括以下三種1. 政策釐定問題2. 團體行動問題3. 個人行為問題方式:團體討論的方式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1. 座談會2. 辯論法3. 六六討論法4. 參議討論法5. 腦力激盪術6. 配對討論法7. 混合式討論法策略:討論的運作策略包括以下四種1. 傾聽2. 表達3. 交流4. 協議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團體討論英文關鍵字:Group Discussion 參考資料註1. 吳武典、洪有義、張德聰(2010,二版)。團體輔導 (290~293)。臺北市:心理出版。
獵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代,每有狩獵則奪取禽獸以供祭祀。後泛指打獵。《孟子.萬章下》:「孔子之仕於魯也,魯人獵較,孔子亦獵較,獵較猶可而況受其賜乎?」漢.趙岐.注:「獵較者,田獵相較奪禽獸,得之以祭,時俗所尚以為吉祥。」《水滸傳》第一一回:「動問柴大官人近日無恙。林冲答道:『每日只在郊外獵較樂情。』」
虛心冷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虛情假意。元.史九敬先《莊周夢》第三折:「你虛心冷氣空僝僽,這罪犯怎肯干休。」《水滸傳》第四五回:「那和尚虛心冷氣動問道:『大郎貴鄉何處?高姓大名?』」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