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874.9837 ms
共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動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動靜。《莊子.天地》:「有形者,與無形無狀而皆存者,盡無。其動止也,其死生也,其廢起也,此又非其所以也。」
2.行為舉止。《宋書.卷七二.文九王傳.建平宣簡王宏傳》:「使動止應規,進退中律,然後畜銳觀釁,因時而動,摧敵陷堅,折衝于外。」
3.商代對監獄的別稱。《太平御覽.卷六四三.刑法部.獄》:「《博物志》曰:『夏曰念室,殷曰動止,周曰稽留,三代之異名也,又狴犴者亦獄別名。』」
|
接觸起動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磁碟在存取資料時,其讀寫頭在開始及停止時都與磁性儲存體的表面保持直接接觸的狀態,僅於動作時讀寫頭才未與磁性儲存體表面接觸,此種接觸方式稱之為接觸起動止。
|
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停住不動。如:「停止」、「靜止」。
使停住。如:「止付」、「止血」、「止咳」、「止痛」。
停頓、結束。如:「休止」、「止息」、「適可而止」、「血流不止」。
攔阻、不准。如:「禁止」、「阻止」、「制止」。
僅、只。如:「不止」、「僅止」、「止此一家,別無分號。」
行為。如:「舉止」。
|
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改變原來的位置或脫離靜止狀態。如:「運動」、「動靜得宜」、「風吹草動」、「牽一髮動全身」。
有所行為。如:「動手」、「動員」、「動腦筋」、「動心思」。
行為。如:「行動」、「動作」、「一舉一動」。
心有所感。如:「感動」、「動心」、「動人」、「動怒」。
開始做。如:「動工」、「動筆」、「動土」、「動身前往」。
動輒:每每、往往、屢次。如:「動輒得咎」。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能力或效果。如:「提不動」、「你已經說動他了嗎?」
|
三令五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宋書.卷七二.文九王列傳.建平宣簡王宏》:「三令五申,以齊其心,使動止應規,進退中律。」
|
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家法」亦名「師法」,是指漢代各家經學的標準學說。西漢初年的經學講求微言大義,尚無所謂家法;當時傳授經學的大師有田何傳〔易經〕,伏生傳〔尚書〕,申培公、轅固公、韓嬰等傳〔詩經〕,高堂生傳〔禮〕,胡母生和董仲舒傳〔公羊春秋〕。初各家所傳,大體上只是註解字詞,闡釋大義;後來漸次相傳,各代弟子賡續有所發揮,因而逐漸趨於細密,並發生分化。又因漢代以經學取士,各學派為爭取出路而競爭,詮釋愈益新巧繁複,以求勝過其他家派。至宣帝時,鑒於經說紛歧,乃召開石渠閣會議討論經學;會後確立某些派別的說法為官方認定的標準學說,並做為取士的標準。這些學說遂因此取得權威地位,而為後來的學習者所遵循;這類的標準學說便稱為...
|
軒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意態不凡的樣子。《宋史.卷四六二.方技傳下.僧志言傳》:「然動止軒昂,語笑無度。」《西遊記》第三九回:「又見那兩班文武,四百朝官,一個個威嚴端肅,像貌軒昂。」
|
乖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失誤、不當。《周書.卷七.宣帝紀》:「恐群臣不得行己之志,常遣左右密伺察之。動止所為,莫不鈔錄,小有乖違,輒加其罪。」
|
比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近來。唐.韓愈〈與華州李尚書〉:「比來不審尊體動止何似?戶離闕庭,伏計倍增戀慕。」
|
風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風痺、半身不遂等病症。元.楊梓《敬德不伏老》第三折:「今尉遲又有風病舉發,動止不得。」也作「風疾」。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