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2.658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千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古時的刀名。參見「千牛刀」條。
2.職官名。後魏時稱為「千牛備身」,唐時稱為「左右千牛衛」。掌執千牛刀,為宮殿君王的護衛,多由貴族子弟擔任。唐.杜佑《通典.卷二八.職官十.武官上.左右千牛衛》:「後漢有千牛備身,掌執御刀,因以名職。」
千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刀鋒銳利,可剖千牛而不鈍的刀。語本《莊子.養生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後亦為人君用以防身的御刀。唐.杜佑《通典.卷二八.職官十.武官上.左右千牛衛》自注引謝綽《宋拾遺》:「有千牛刀,即人君防身刀也。齊尚書楊玉夫取千牛刀殺蒼梧王是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數目字。百的十倍。大寫作「仟」。
比喻眾多、多數。如:「千方百計」、「千言萬語」、「千頭萬緒」、「千山萬水」、「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哺乳類動物。體型大,性溫馴,可以拉車、耕田,肉與乳的營養價值都很高。如:「黃牛」、「水牛」、「乳牛」。
固執的、倔強的。如:「牛脾氣」、「牛性子」。
牛仔:在美國西部牧場上工作的人。如:「西部牛仔」、「美國牛仔」。
庖丁解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其固然,枝經肯棨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3.故事庖丁為文惠君殺牛,不論是用什麼方法,都立刻使皮骨分離,並且發出的聲音有如「桑林」與「經首」美妙的音樂,文惠君就問他說...
躊躇滿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1>歲更刀,割2>也;族庖3>月更刀,折4>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5>。彼節者有閒6>,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閒,恢恢乎7>其於遊刃必有餘地8>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9>,吾見其難為,怵然10>為戒,視為止11>,行為遲12>。動刀甚微,謋然13>已解,如土委地14>。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15>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注解〕 (1) 良庖:手藝高明的廚師。庖,音ㄆㄠˊ,廚師。 (2) 割:用刀切開。 (3) 族庖:一般的廚師。 (4) 折:砍斷。指用刀...
游刃有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1>者有閒2>,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閒,恢恢乎3>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4>。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注解〕 (1) 節:骨節。 (2) 閒:音ㄐ|ㄢˋ,空隙。同「間」。 (3) 恢恢乎:寬闊的樣子。 (4) 硎:磨刀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繩子測量寬度。《集韻.入聲.屑韻》:「絜,約束知大小也。」《莊子.人間世》:「匠石之齊,至於曲轅,見櫟社樹,其大蔽數千牛,絜之百圍。」
遊刃有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1>者有閒2>,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閒,恢恢乎3>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4>。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注解〕 (1) 節:骨節。 (2) 閒:音ㄐ|ㄢˋ,空隙。同「間」。 (3) 恢恢乎:寬闊的樣子。 (4) 硎:磨刀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量詞:(1)計算兩隻手的拇指和食指合圍的圓周長度的單位。如:「這個茶壺約有二圍大小。」(2)計算兩隻胳膊合抱長度的單位。如:「十圍粗的大樹。」《莊子.人間世》:「匠石之齊,至於曲轅,見櫟社樹。其大蔽數千牛,絜之百圍。」唐.杜甫〈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