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9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博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學識淵博,品行雅正。漢.孔安國〈書經序〉:「若好古博雅君子,與我同志,亦所不隱也。」《楚辭.淮南小山.招隱士.序》:「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懷天下俊偉之士。」
2.書名。魏張揖所撰之廣雅,因避隋煬帝楊廣之諱,故改稱為「博雅」。
博雅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博雅教育是利用教育的效果,以追求實現人性的超越。人類生活含個人和公共(群體)兩方面,個人的超越要在公共或群體中才能表現出來;同時個人的超越,也是在公私生活兩方面呈現。概括的說,博雅教育是自由人的教育。自由是在發展人的善性,使人先對自己負責任,把自私自利的私心,變成為全體人類的公心,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依此學習生活並發展特長,自由就在其中。這種教育薰陶下的人將具備以下的能力:(1)了解問題和解決的方法;(2)應用已有的知識技能以開創新知識新技能;(3)提高個人和全人類的品質。
  博雅教育發軔於古希臘時期,就其字源而言,博雅(Liberal)一詞源自於拉丁文字根""Liber""...
博雅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博雅課程是代表歐洲傳統的教養內容,就像中國和日本所強調的四書五經。博雅代表從執拗的成見和褊狹的觀念中自由解脫,而科目則表示一種和發揮人的能力有關的技能,是介於創造具美感事物的藝術的能力,以及能應用事物的實用的技能之間。而能兼具兩者且能達成自我人格完成的知的技能即是博雅課程。這種所謂知的技能的具體內容,因時代和國家之不同而有所相異,而構築西歐社會傳統的,是中古世紀形成的人文七科,包括文法、修辭、辯證之三學,和算術、幾何、天文、音樂之四藝,前者是透過學習語言的結構內容,以促進熟練應用語言的能力,而語言的訓練是學習知識的重要工具;後者則是學習具均衡及調和的事物原理,以導引使理解人生的各種物理的、...
博雅堂藏書目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博雅堂藏書目錄〕,明孫樓撰。樓字子虛,號百川,江蘇常熟人。嘉靖25年(1546)舉人,歷湖州,漢中府推官。性好藏書,所藏達萬卷,閉門校書,晝夜不輟。嘉靖30年撰〔博雅堂藏書目錄〕,將藏書分為經、史、諸子、文集、詩集、類書、理學書、國朝雜記、小說家、志書、字學書、醫書、刑家、兵家、方技、禪學(附道書)、詞林書,又特錄制書類,而附以試錄、墨卷,共分18類。
  此目今已失傳,其自序尚載於孫氏〔百川集〕中。
〔男童的博雅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男童的博雅教育〕是十六世紀西方著名人文教育家伊拉斯慕士(Desiderius Erasmus, l466~1536)的一本重要著作;是為克里維斯(Cleves)地方一位公爵兒子的教育問題所寫的。這本書完整地陳述了伊拉斯慕士個人的博雅教育見解;伊拉斯慕士在書中敦促家長要盡早地給兒童實施教育,勸勉家長在教導兒童學習讀、寫、算、繪畫時,千萬不要以打罵方式作為兒章學習的誘力,而是要以遊戲、說故事的方式激勵兒童學習。〔聖經〕教材、古典語文及古典名著都應該列入兒童後期的教育內容。伊拉斯慕士建議早期的教學,可由母親擔任;後期的教育則可由父親或富有教學經驗的家庭教師擔任。伊拉斯慕士以為一位兒童的教育能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寬廣、眾多。如:「廣博」、「博愛」、「地大物博」。
比喻見識廣大。如:「淵博」、「博聞」、「博古通今」、「博學多才」。
換、獲取。如:「博取同情」、「博君一笑」、「博得美人心」。
以財物作注爭輸贏。如:「賭博」、「博局」。
博士:學位的最高一級,在碩士之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格高尚的,不俗的。如:「高雅」、「雅興」、「文雅」。
交情、情誼。如:「一面之雅」。
正。如:「雅言」、「雅樂」。
懇求他人教正的敬詞。如:「雅教」、「雅正」。
詩經體裁之一。在天子、諸侯朝會宴飲時歌誦。分為大雅、小雅。
優柔寡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duàn釋義︰猶「優柔寡斷」。見「優柔寡斷」條。 01.宋.釋文瑩《玉壺清話.卷二》:「後嗣主愛其博雅,累用之,然而柔懦寡斷,惟好釋氏。」 參考詞語︰優游少斷注音︰|ㄡ |ㄡˊ ㄕㄠˇ ㄉㄨㄢˋ漢語拼音︰yōu yóu shǎo duàn釋義︰猶「優柔寡斷」。見「優柔寡斷」條。 01.《元史.卷一六四.李之紹列傳》:「之紹平日自以其性遇事優游少斷,故號果齋以自勵。」
赫爾巴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理學的影響以下說明之:教育目標:個人品格發展,培養社會性的道德,使之用之於社會,並涵養多方面的興趣(博雅教育),並慢慢「知你自己」,以激發學生心裡的統覺機能,形成一個「文化人」,使「知」和「意」相結合。赫爾巴特繼承康德道德哲學的「善意說」,以人的動機為考慮對象。在教育上的內涵而言,為他律(管理、陶冶)到自律。→符合「倫理學」。教材安排:教師給學生的教材應該容易瞭解,且教師所提示給學生的材料或經驗,必須前後銜接,也須重視系統,連貫及活動的特性。課程安排上,也要配合多方面興趣,教學上往「專精」與「廣博」兩方面發展。→符合「心...
永恆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角色。 學校課程  永恆主義的課程是學科中心的,強調界線分明的學科或以邏輯組織的內容-倡導者稱為「博雅」教育-強調語文、文學、數學、藝術與科學。(Allan C.Ornstein,2004)  小學階段,課程著重3R (讀、算、寫)的基本能力之養成及道德宗教訓練;中學階段,先學習古典語文及現代外國語文,再學邏輯、修辭、文法及數學;高等教育階段則以古典名著為教材,兼及科學知識。根據永恆主義的觀點,學生不成熟且缺乏判斷能力,無法決定最佳的學習知識與價值;因此,其課程發展不會隨學生的興趣而有所調整,只提供一個共通課程給所有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