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99.9984 ms
共 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一種代表身分與權力的信物。《玉篇.卩部》:「卩,瑞信也。」
|
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把物品彎轉成圓弧或圓筒狀。通「捲」。《詩經.邶風.柏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宋.蘇軾〈和郭主簿〉詩二首之二:「良辰非虛名,清和盈我襟;孺子卷書坐,誦詩如鼓琴。」
2.收藏、收拾。通「捲」。《儀禮.公食大夫禮》:「有司卷三牲之俎,歸于賓館。」唐.柳宗元〈梓人傳〉:「則卷其術,默其智,悠爾而去。」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1.形狀卷曲的東西。如:「花卷」、「麻花卷」、「銀絲卷」。《淮南子.兵略》:「故得道之兵,……鼓不振塵,旗不解卷。」
2.可產生卷曲效果的器物。如:「髮卷」。
3.量詞。計算成卷物品的單位。通「捲」。如:「兩卷底片」、「三卷衛生紙」。《紅樓夢》第一○五回:「綢緞一百三十卷、紗綾一百八十一卷、羽線縐三十二卷……。」
1.古時書籍寫在絹帛或紙上,捲起來收藏,因此通稱書籍為「卷」。如:「手不釋卷」、「開卷有益」。
2.指書有分卷的每一單獨部分。如:「卷一」、「卷二」、「第一卷」、「第二卷」。
3.可以捲起來的書、畫。如:「經卷」、「手卷」、「畫卷」、「山水長卷」。
4.公私機構的公事文件。如:「卷宗」、「案卷」、「文卷」、「調卷」。
5.考試測驗的題紙。如:「試卷」、「考卷」。
6.量詞。計算字畫書籍的單位。如:「藏書三萬卷。」唐.杜甫〈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1.彎曲的。如:「卷枝」、「卷曲」。
2.好。《詩經.陳風.澤陂》:「有美一人,碩大且卷。」漢.毛亨.傳:「卷,好貌。」
|
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執政的大臣。[例]上卿、公卿、六卿
2.君對臣的美稱。[例]賢卿、愛卿
3.夫對妻或情人間親熱的稱呼。[例]非卿不娶
4.對人的尊稱。[例]不忘卿厚意。(《漢書.卷七十六.趙廣漢傳》)
|
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近、靠近、投向。如:「若即若離」、「可望不可即」。《論語.子張》:「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2.到、登上。如:「即位」。
3.是、便是。《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儋即老子。」
當下。《後漢書.卷五一.陳禪傳》:「夷賊素聞其聲,即時降服。」
1.便、就。如:「憑票即付」、「招之即來,揮之即去。」《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傳》:「度不中不發,發即應弦而倒。」
2.立刻。如:「立即出發」。《左傳.隱公四年》:「此二人者,實弒寡君,敢即圖之。」
3.就是。《左傳.襄公八年》:「非其父兄,即其子弟。」
若、假使。如:「即使」。《呂氏春秋.慎行覽.疑似論》:「置鼓其上,遠近相聞,即戎寇至傳鼓相告。」
|
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推辭、拒而不受。如:「推卻」。《孟子.萬章下》:「卻之為不恭。」
2.退。如:「退卻」、「卻步」、「卻敵立功」。《文選.賈誼.過秦論》:「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蕃籬,卻匈奴七百餘里。」唐.白居易〈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1.正、恰好。唐.杜甫〈水宿遣興奉呈群公〉詩:「歸路非關北,行舟卻向西。」《水滸傳》第一五回:「他生辰是六月十五日,如今卻是五月初頭。」
2.倒、反。唐.司空圖〈漫書〉詩五首之一:「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
3.還、再。唐.李商隱〈夜雨寄北〉詩:「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但,表示轉折相承。《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雖然沒有十二分顏色,卻也明眉皓齒,蓮臉生春。」
置動詞後,相當於「掉」、「去」、「了」。如:「忘卻」、「拋卻」。唐.杜甫〈曲江〉詩二首之一:「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
|
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地支的第四位。
2.時辰名。約當早晨五點到七點。
3.古代官署例定在卯時進行的報到點名等活動的代稱。如點名稱為「點卯」,點名冊稱為「卯簿」、「卯冊」。《水滸傳》第一○一回:「一日,王慶五更入衙畫卯,幹辦完了執事,閒步出城南。」
4.參見「卯眼」條。
對上。如:「他倆卯上了。」
|
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安全。如:「危險」。《左傳.昭公十八年》:「小國忘守則危,況有災乎?」唐.韓愈〈後十九日復上書〉:「以蹈於窮餓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
2.病重。如:「病危」、「垂危」。《隋書.卷六三.元壽傳》:「又命其子捨危惙之母,為聚斂之行。」《聊齋志異.卷二.耿十八》:「新城耿十八,病危篤,自知不起。」
3.高聳的。《莊子.盜跖》:「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長劍,而受教於子。」宋.陸游〈送七兄赴揚州帥幕〉詩:「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樓望遠涕俱流。」
4.正直的。如:「危言」、「危行」。
5.不正的、偏頗的。《荀子.榮辱》:「故薄薄之地,不得履之,非地不安也,危足無所履者,凡在言也。」
6.艱困。《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是以陳涉不用湯武之賢,不藉公侯之尊,奮臂於大澤而天下響應者,其民危也。」
1.恐懼、不安。《戰國策.西周策》:「夫本末更盛,虛實有時,竊為君危之。」
2.傷害。《左傳.昭公三十一年》:「若艱難其身,以險危大人,而有名章徹,攻難之士將奔走之。」漢.王充《論衡.答佞》:「讒以口害人,佞以事危人。」
1.屋脊。《史記.卷四四.魏世家》:「痤因上屋騎危,謂使者曰:『與其以死痤市,不如以生痤市。』」宋.蘇軾〈凌虛臺記〉:「使工鑿其前為方池,以其土築高出於屋之危而止。」
2.姓。如宋代有危祜。
|
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木或金石等所刻成的圖章。如:「官印」、「鋼印」、「玉印」。《史記.卷六九.蘇秦傳》:「且使我有雒陽負郭田二頃,吾豈能佩六國相印乎!」
2.痕跡。如:「腳印」、「手印」。
3.印度的簡稱。如:「中印條約」。
4.姓。如唐代有印倫。
1.在物體上留下痕跡。如:「烙印」、「印上指紋」。
2.印刷。如:「刊印」、「排印」、「翻印」、「這本書已經印好了。」
3.符合。如:「心心相印」。
|
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9.古代使者所執的信物,用以證明身分。通「卩」。如:「符節」。《周禮.地官.掌節》:「掌節,掌守邦節而辨其用,以輔王命。守邦國者用玉節,守都鄙者用角節。」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