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45.664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印度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川名。位於印度半島西北部巴基斯坦境內,發源於中國西藏的岡底斯山,經克什米爾,折向西南流,注入阿拉伯海,全長三千多公里。
印度河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印度河流域為中心所發展出來的文化,為世界古文明之一。有良好的城市計畫,農耕、畜牧極為發達,以宗教信仰最為突出,科學上的成就以冶鐵、數學最為輝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示物質的相關性質達到的狀況。如:「長度」、「硬度」、「密度」、「酸度」。
法制、規範。如:「法度」、「制度」。
指人的。如:「器度」、「風度」、「度量狹小」。
標準。如:「限度」、「尺度」。
過、經歷。如:「度過」、「度日如年」、「虛度光陰」。
測量長短的標準。如:「度量衡」。
角度:A>數學上指角的大小。B>觀察事物的方向或觀點。如:「換個角度來看,他的作法並沒有錯。」
量詞:A>計算依一定標準劃分的單位。如:「耗電三百度」、「今天氣溫高達攝氏三十六度。」B>計算次數的單位。如:「再度光臨」、「梅開二度」。
思量、計議、考慮。如:「忖度」、「審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圖章。如:「印章」、「印信」、「官印」、「鋼印」、「六國相印」。
痕跡。如:「手印」、「沙灘上的腳印」。
印刷。如:「印製」、「印發」、「影印」、「刊印」、「排印」、「翻印」。
符合。如:「心心相印」、「互相印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流、水道的通稱。如:「運河」、「河流」。
黃河的簡稱。如:「河西」、「河東」、「河套」。
成河川狀的群體。如:「星河」、「銀河」。
印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名。位於亞洲南部,介於孟加拉灣與阿拉伯海之間。參見「印度共和國」條。
玄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馱那羯碟迦國(今印度東海岸克裡希納河口處)、達羅毗荼國(今印度馬德拉斯市以南地區)、狼揭羅國(今印度河西莫克蘭東部一帶)、缽伐多國(約今喀什米爾的查漠),訪師參學。他在缽伐多國停留兩年,悉心研習《正量部根本阿毗達磨論》及《攝正法論》、《成實論》等,然後重返那爛陀寺。不久,又到低羅擇迦寺向般若跋陀羅探討說一切有療三藏及因明、聲明等學,又到杖林山訪勝軍研習唯識抉擇、意義理、成無畏、無住涅槃、十二因緣、莊嚴經等論,切磋質疑,兩年後仍返回那爛陀寺。此時,戒賢囑玄奘為那爛陀寺僧眾開講攝論、唯識抉擇論。適逢中觀清辨(婆毗呔伽)一...
月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名。為西域古國。本居敦煌、祁連間,在今甘肅省中部西境及青海東境地,漢時為匈奴所破,西走,建都薄羅城,號「大月氏」。後漸強盛,在今印度河流域克什米爾、阿富汗及蔥嶺東西之地,其東留未去的,號「小月氏」,在今甘肅張掖及青海西寧等縣地。也稱為「大月氏」、「月支」。或讀為ㄖㄡˋ ㄓ ròu zhī,ㄖㄨˋ ㄓ rù zhī。
喀拉蚩(Karachi)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吠陀時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阿利安人與吠陀時代文明2 吠陀3 奧義書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阿利安人與吠陀時代文明印度河文明其後神秘的消失,在數百年之後,來自中亞草原的遊牧民族──阿利安人,他們來到了印度河流域,開始侵入這一地區。他們征服了當地土著,定居於今日的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地區,這種入侵從西元前一千五百年一直持續到西元前一千一百年左右。這些新進入者雖然帶來了破壞,但同時也帶來了偉大的文化,形成了以吠陀經為聖典的吠陀時代。 吠陀吠陀是梵語,其為「知」的意思。真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