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99.9992 ms
共 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危險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有形成危險狀況的可能。如:「溯溪活動雖然很刺激,但因具有高度危險性,所以要很小心。」
|
相對危險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又稱為危險比值(risk ratio)或率比(rate ratio),它是指暴露組的發病率或死亡率與非暴露組的發病率或死亡率的比值。適合作致病因子探討的指標。例如醫師團體中不吸煙者肺癌死亡率為0.07‰,而吸煙者的肺癌死亡率為0.86‰,其相對危險性則為12.3。
|
相差危險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又稱率差。是指暴露組的發病率或死亡率與非暴露組的發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值,說明單純由於暴露而增加或減少的危險度。適合作為公共衛生業務執行效果的指標。例如醫師團體中不吸煙者肺癌死亡率是0.07‰,而吸煙者的肺癌死亡率是0.86‰,則其相差危險性為0.79。
|
累積危險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某事件(如疾病)發生的危險性依族群不同年齡層分層累計,所得的綜合危險性指標。可以公式表示如下:
cumulative risk t1→t2=1-exp[-∫(IDt)×dt] ≈1-П(1-Riskj) ID:發生密度 (incidence density) Riskj=t1到t2間各小分段時間j(例如:年齡層)之危險度。 |
族群相差危險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暴露族群的發病率或死亡率與世代研究族群的發病率或死亡率作比較,得到的差值即為族群相差危險性。可用於預測除去暴露因子之後,所減少的發病數有多少。計算公式如下:
PAR=暴露族群的發病率或死亡率—世代研究族群的發病率或死亡率 例如世代研究結果顯示不吸煙者肺癌死亡率為0.09‰,醫師團體中吸煙者的肺癌死亡率為0.86‰,則其族群相差危險性為(0.86‰-0.09‰)=0.77‰。 |
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安全。如:「危險」、「危機四伏」、「居安思危」。
傷害。如:「危及生命」、「危害治安」。
高而險。如:「危崖」、「危樓」、「危牆」。
病重。如:「病危」、「生命垂危」。
端正。如:「正襟危坐」。
|
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安全的。如:「險局」、「危險」、「險境」、「險象環生」。
災害。如:「水險」、「火險」、「保險」、「脫險」。
地勢艱危的。如:「險坡」、「險道」、「險要」、「天險」。
邪惡的、狠毒的。如:「陰險」、「險詐」、「奸險」。
幾乎、差一點。如:「險勝」、「險遭不測」、「險遭毒手」。
無法預料安危或成敗的事。如:「冒險」、「風險」。
|
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賦的本質。如:「天性」、「本性」、「人性本善」。
物體的特質、功用。如:「酸性」、「藥性」、「毒性」。
生物或物體的種別、類別。如:「男性」、「女性」、「陰性」、「陽性」。
脾氣。如:「個性」、「率性」、「任性」、「急性子」。
有關男女情愛交合的。如:「性行為」、「性生活」。
方式、範圍。如:「全國性」、「區域性」、「地方性」、「全球性」。
態度。如:「理性」、「感性」、「冒險性」、「依賴性」。
|
危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安全。《醒世恆言.卷二四.隋煬帝逸遊召譴》:「欲泛孟津,又慮危險。」《老殘遊記》第一回:「你瞧,那邊一隻帆船在那洪波巨浪之中,好不危險!」
|
投射作用(Projectio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將自己的錯誤、缺點,不被接受的想法、不希望有的特質、不為社會認可的慾望、不良的情感、動機,或可能具危險性的念頭或衝動,通過此一防衛機轉轉移至另外一人身上,歸諸他人,此時,這些不良負面的觀感,便以「來自外部世界的威脅」的形式而出現,藉以自我保護,減輕內心焦慮,維持個人的價值感的心理歷程。例如本身對暴力書籍、影片非常有興趣的人,可能因為投射作用,反而在反暴力的團體中顯得投入及活躍(認為別人有此興趣是極為敗壞不良的,因此參加反暴力的團體)。 應用與舉例學生在考試時想要作弊,便以投射作用認為其他學生一定也想以作弊取勝,「既然別...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