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66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厭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厭惡俗世,脫離塵囂。南朝宋.鮑照〈白雲〉詩:「情高不戀俗,厭世樂尋仙。」
2.比喻去世、死亡。南朝宋.顏延之〈為張湘州祭虞帝文〉:「百歲厭世,萬里涉方。」
3.出醜。《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六:「如此沒用的老東西,也來厭世,死活纏人做甚麼?」
厭世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為宇宙萬有的本質是意志,而繁衍種族,保全生命是人類的本能,在漫無目的,任由意志不斷促成新形式下,生命亦無所謂的進步發展,終至迷惘苦痛。唯有取消生命意志,否定世界,方能獲得解脫。歐洲思想家福祿特爾曾因詆訾政教而倡厭世觀,叔本華亦有類似的主張。也稱為「厭世觀」。
厭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視世界為盲目,人生為至苦。認為一切皆無意義,無價值,美、善、幸福皆自欺之幻影。相對於樂天觀而言。也稱為「厭世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世界、世間、世人。如:「傳世」、「避世」、「世外桃源」。《莊子.天地》:「千歲厭世,去而上僊;乘彼白雲,至於帝鄉。」《楚辭.屈原.漁父》:「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嫌棄、不喜歡。如:「討厭」、「厭惡」、「厭煩」、「厭世」、「厭倦」。
教育的真善美規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不能算是「教育」。在文學裡,教授經典名著,是一種「教育」;大力推廣低俗色情文學、暴力漫畫,或灰暗的厭世作品,則是「反教育」。二、「真」的規準─合認知性:高教育價值的教學活動,教人證據充足的「知識」;次一等的教人證據不足的「信念」;又次一等的教人誤導證據的「偏見」;最劣等的是教人毫無證據的「迷信」。有些作為,也許能有效制止學生的不良行為,但如果因此造成學生迷信的傾向,是得不償失的。例如告訴學生頭髮別留太長,「因為長得遮滿額頭的髮型,蓋住了主運的天庭,是會倒楣的。」這麼說,學生們也許一下子自動把頭髮整理得特別短,比打罵有效...
引火自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引燃火焰燒自己。比喻自取滅亡。如:「失業中又好賭,簡直是引火自焚。」
樂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厭世
自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己殺死自己。[例]人生難免遭遇困境,千萬不可因一時的挫折而厭世自殺,使親人傷心痛苦。
游泳歷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善泳之人充之,是軍中重視習泳之證。 中世紀 中世紀初期的文化教育,受當時基督教的唯神思想的影響,厭世主義流行,以第五世紀最盛,先後共約一千餘年,對沒落期希臘的身體文化深為厭惡,認為其為異教的行為,認為上帝所要拯救的是人們的靈魂,而不是身體,身體是暫時的,而靈魂是永生的,此種思想影響的結果,體育自然毫無插足的餘地。 文藝復興至現代 十五世紀中義大利Vittrim de Feltre初創運動及游泳,引起很多人的效法,1428年應Mantua邦王子之請,設立一所學校,稱之為「快樂屋」,在普通課程之外,注意體育活動,游泳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