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58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叉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拱手。十指交錯放在胸前,為一種表示恭敬的姿勢。《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列傳》:「豈有知其無成,而但萎腇咋舌,叉手從族乎?」《水滸傳》第二回:「高俅叉手跪覆道:『小的叫做高俅。胡踢得幾腳。』」
叉手不離方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拱手於胸前,向人表示恭敬的態度。《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那後生叉手不離方寸:『小人是村裡人,……要往褚家堂那邊去的。』」《儒林外史》第二○回:「那小廝作了一個揖,叫聲『老師父』,叉手不離方寸,說出姓名來。」
叉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文人溫庭筠,作賦時叉手構思,叉手八次而八韻成。見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四。後以「叉手吟」形容才思敏捷。清.黃遵憲〈庚午六月重到豐湖誌感〉詩:「湖光瀲瀲柳陰陰,又作隄邊叉手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體的兩臂。如:「雙手」、「手臂」。
手掌。如:「手相」、「手心」。
做事的人。如:「助手」、「人手不足」。
稱技藝專精的人。如:「高手」、「好手」、「鼓手」、「國手」。
小巧而易於攜帶的。如:「手冊」、「手帕」、「手電筒」。
親自。如:「手刃」、「手書」。
人工的。如:「手排」、「手工」。
處理事情的方法。如:「心狠手辣」、「眼高手低」。
拿著。如:「人手一冊」。
量詞。用於計算技能、本領的單位。如:「露兩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交錯。[例]交叉、叉手、叉腿
錦上添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師姑什摩處住?」對云:「南臺江邊。」溈山便喝出。又問:「背後老婆子什摩處住?」十三娘放身進前三步,叉手而立。溈山再問:「這老婆子什摩處住?」十三娘云:「早個對和尚了也。」溈山云:「去去。」纔下到法堂外,師姑問十三娘:「尋常道我會禪,口如鈴相似。今日為什摩大師問著總無語?」十三娘云:「苦哉!苦哉!具這個眼目也道我行腳,脫取納衣來與十三娘著不得。」十三娘後舉似師,便問:「只如十三娘參見大溈,與摩秪對,「還得平穩也無?」師云:「不得無過。」娘云:「過在什摩處?」師乃叱之。娘云:「今日便是錦上更添花。」■宋.王安石〈即事〉詩(據《王臨川集.卷二二.律詩九》引)河流南苑岸西斜,風有晶光露有華。門柳故人...
水到渠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師否?」師曰:「遇緣即有。」曰:「如何是文殊師?」師豎拂子示之。僧曰:「莫這個是麼?」師放下拂子,叉手。問:「如何是妙用一句?」師曰:「水到渠成。」問:「真佛住在何處?」師曰:「言下無相,也不在別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間下凹的舂米器具。如:「石臼」、「磨臼」、「臼杵」。
形狀像臼的。如:「臼齒」。
溫庭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812~870)本名岐,字飛卿,唐太原人。少敏悟,有天才,能走筆成萬言,亦善鼓琴吹笛。工詩詞小賦,與李商隱齊名。因才思敏捷,作賦押官韻,凡八叉手而八韻成,時人稱為「溫八叉」。著有《溫飛卿詩集》。
豐年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阿美族的祭儀歌舞,最常見的形式為:一人領唱兩小節,接著由眾唱應答兩小節,不限次數反覆進行;舞蹈則為交叉手牽手,圍成數圈同心圓,以防止惡靈(adingo)趁隙進入會場中。宴靈全部結束後,隔日下午便舉行送靈祭,至傍晚整個祭典活動完成,舉行pa-kalang(捕魚式,原意為抓螃蟹;有些部落直接以「捕魚」mi-foting稱之),然後全體煮魚分食以解除祭典期間的禁忌。豐年祭的「歌」,是與祖靈溝通的媒介。然而由於各部落有著不同時空逝去的祖靈,加上地理位置的區隔,因此各部落 豐年祭的歌舞便發展出不同的特色。不過,彼此間仍有些共通的元...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