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及物動詞     
瀏覽人次:307 收藏人次:0
語言學中的一類動詞。必須有受事者作為傳達的對象。它所表示的動作常以動作者以外的事物為對象。如「我看電視」的「看」即是及物動詞。也稱為「他動詞」、「外動詞」。
及物動詞     
瀏覽人次:190 收藏人次:0
一種動詞。動作者的動作停止在本身,不及於其他事物的詞。如鳥飛的「飛」字。也稱為「內動詞」、「自動詞」。
    
瀏覽人次:27821 收藏人次:4641394
達到。如:「及格」、「及第」、「推己及人」、「水深及膝」。
趕得上。如:「及時」、「及早」、「追及」、「來得及」、「迅雷不及掩耳」。
牽涉、影響到。如:「波及」、「涉及」、「普及」、「言不及義」。
和、與。如:「書及劍」、「予及汝」。
    
瀏覽人次:12314 收藏人次:4625959
語言表義的基本單位。如:「名詞」、「形容詞」、「單音詞」、「合成詞」。
有組織的或片段的語言文字。如:「歌詞」、「文詞」、「演說詞」。
一種格律文學。興起於唐代,在宋代最為興盛。由古之樂府演變而來,其後又遞變而為曲。句法多長短不一。或稱為「詩餘」、「長短句」。
    
瀏覽人次:12095 收藏人次:3536790
事物改變原來的位置或脫離靜止狀態。如:「運動」、「動靜得宜」、「風吹草動」、「牽一髮動全身」。
有所行為。如:「動手」、「動員」、「動腦筋」、「動心思」。
行為。如:「行動」、「動作」、「一舉一動」。
心有所感。如:「感動」、「動心」、「動人」、「動怒」。
開始做。如:「動工」、「動筆」、「動土」、「動身前往」。
動輒:每每、往往、屢次。如:「動輒得咎」。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能力或效果。如:「提不動」、「你已經說動他了嗎?」
    
瀏覽人次:11430 收藏人次:4146785
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如:「萬物」、「事物」、「動物」、「物盡其用」、「物以稀為貴」。
內容。如:「言之有物」、「空無一物」。
訪求。如:「物色」。
典章制度之類的東西。如:「名物」、「文物」。
物理:A>事物之理。B>研究物體的性質、狀態、運動、變化等原理的學科。
動詞     
瀏覽人次:2660 收藏人次:142264
表示人、物的行為、動作或事件的發生之詞,如鳴、見、有、會等。從動詞有無接受之對象來分,有外動詞、內動詞兩類;從它與其他動詞連用與否來分,則有一般動詞與助動詞兩類。也稱為「動字」、「謂詞」。
    
瀏覽人次:16149 收藏人次:5368423
害怕。如:「恐懼」、「驚恐」、「恐慌」。
威嚇。如:「恐嚇」。
疑慮不定之詞。有大概、可能的意思。如:「他恐怕不會來了。」
    
瀏覽人次:12470 收藏人次:16773705
4.用在及物動詞後當賓語,無固定意義。[例]唱他幾句、喝他幾杯
內動詞     
瀏覽人次:286 收藏人次:0
一種動詞。指動作止於自身,不投射於外物的詞。如鳥鳴的「鳴」、虎嘯的「嘯」等。相當於英文文法的不及物動詞。也稱為「自動詞」、「不及物動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