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取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尋取快樂。《文選.張衡.西京賦》:「取樂今日,遑恤我後。」《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吾等只顧酌酒取樂,待霧散便回。」
追歡取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追求聲色的快樂。元.白樸《梧桐雨》第四折:「本待閒散心追歡取樂,倒惹的感舊恨天荒地老。」也作「追歡買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喜悅。如:「快樂」、「歡樂」、「樂不可支」、「樂極生悲」。
喜歡去做。如:「樂此不疲」、「樂於助人」、「樂善好施」。
有節奏而和諧動人的聲音。如:「音樂」、「樂曲」、「樂章」。
喜好。如:「樂山樂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得到。如:「取樂」、「取暖」、「取信於人」。
上行下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篇剛好載錄一則故事可以參考。春秋齊景公,有一次設宴招待文武百官,散席之後,大家就一起到廣場上射箭取樂。每當齊景公射出一箭,即使沒有射中箭靶,群臣們都仍然高聲喝采,稱讚齊景公箭法如神。但是齊景公一點也不快樂,並且感到納悶,於是就詢問弦章,為什麼群臣們會是這樣的反應。弦章說:「這是因為那些群臣們不敢批評君王的過錯,而古人曾說,國君喜歡吃什麼、穿什麼,臣下也就跟著喜歡吃什麼、穿什麼;所以如果國君喜歡人家奉承,自然群臣們也就只會向國君奉承,而不會向國君進諫了。」這則故事中蘊含了「上行下效」的意思,正說明了在上位者言行舉止的重要。
自娛娛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僅自我取樂,同時也使別人愉快。如:「他與賓朋相會,常鼓琴、吹簫自娛娛人。」
漸入佳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醒世恆言.卷二八.吳衙內鄰舟赴約》:「況兼吳衙內心慌膽怯,不敢恣肆,彼此未見十分美滿。兩三日後,漸入佳境,恣意取樂,忘其所以。」
翹翹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兒童遊樂器具。由一狹長厚重的木板或塑膠板製成,中央有軸支撐,遊戲時,人分別坐在長板兩端,以上下起落取樂。[例]每到下課時間,常可聽到玩翹翹板的小朋友,傳來歡樂的笑聲。 △蹺蹺板
揮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發揮。《紅樓夢》第六五回:「自己高談闊論任意揮霍灑落一陣,拿他兄弟二人嘲笑取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遊戲、取樂。[例]嬉戲、嬉笑怒罵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