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342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口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按人口分田。《公羊傳.宣公十五年》「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句下漢.何休.解詁:「聖人制井田之法而口分之,一夫一婦受田百畝以養父母妻子。」
2.按人口而分授的田。參見「口分田」條。《舊唐書.卷四八.食貨志上》:「所授之田,十分之二為世業,八為口分。世業之田,身死則承戶者便授之;口分,則收入官,更以給人。」
3.分內應得的糧食。宋.楊萬里〈花果〉詩:「蜂蝶行糧猿鶴飯,一生口分兩無爭。」
口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按人口授田,丁及男年十八以上者百畝;老及篤疾、廢疾者四十畝;寡妻妾三十畝;當戶者增二十畝,皆以二十畝為永業,其餘為口分田。見《新唐書.卷五一.食貨志一》。也稱為「口分」。
口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雖然人類比其他動物更能適應不同的生活環境,人類求舒適的心理會使得適合人類居住的地區人煙稠密,而不適合人類居住地區則是人煙稀少,或根本無人居住,世界各地人口分佈因之相當不平均。
  除了地理因素以外,人口分佈也受到歷史、政治、人文、產業、天然資源和都市化等因素的影嚮。以台灣為例,台灣地區的開拓,自澎湖開始,再以北部的萬華,中部的鹿港,以及南部的台南為據點,逐漸沿水路或公路而開發,最後再向山地及東部拓展。西部多平地,故人口較稠密。東部多山,故人口較稀疏。
  民國六十年代影嚮台灣地區人口分佈的主要因素是人口遷徙,鄉村人口大量向都市聚集。民國六十五年到民國六十九年間,每年平均...
口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口在某一時間於特定區域的空間分布情形。
口分枝沙珊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群體型珊瑚,珊瑚群體由分枝組成短小樹叢狀,各分枝具有2-6個出芽生殖產生的珊瑚孔;珊瑚體表面佈滿細小孔洞並著生散亂分布的細小刺狀突起;珊瑚孔呈橢圓形,大小形狀不一,最大直徑約為13毫米;珊瑚體具有5組隔片(S1-S5),但第5組(S5)隔片通常缺失或不完全,隔片數量最多為96片,呈六放排列,隔片上緣著生顆粒狀突起,S1-3大小相似,稍微突出且筆直生長,末端接近中柱;S4最短,長度約為S1的1/3-1/2;S5互相於S4末端癒合,並呈Y字型延伸至中柱;中柱呈海棉狀,由數根針不規則突起組成,呈長條形或紡綞形;溝槽深;肋片凸出,各肋片大小一致,宽約0.35毫米,上緣具有孔洞及不規則小突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整體變成若干部分,或使聯在一起的事物離開。如:「分割」、「分離」。
配與。如:「母鳥將捉回來的小蟲分給小鳥吃。」
分擔。如:「分憂解勞」。
辨別。如:「分辨是非」。
由總機構中分出來的。如:「分局」、「分隊」、「分校」。
區別、不一樣之處。如:「大小之分」、「人我之分」。
數學上用來表示分數,或直接指分數。如:「約分」、「二分之一」。
評定成績或競賽勝負的記數。如:「滿分」、「零分」。
量詞:A>用於計算重量的單位。一兩的百分之一。B>用於計算地積的單位。一畝的十分之一。C>用於計算貨幣的單位。一元的百分之一。D>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六十分為一小時。如:「他只花五分鐘的時間,就完成這項實驗。」E>計算角度的單位。一度的六十分之一。F>用於計算程度深淺的單位。如:「逢人只說三分話」、「一分努力,一分收穫。」
名位、權利、義務等的範圍、限度。如:「身分」、「名分」、「本分」。
整體中的局部。如:「部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與動物飲食、發聲的器官。如:「口腔」、「張口」、「閉口」、「守口如瓶」。
器物納入或放出的地方。如:「瓶口」、「碗口」、「槍口」。
內外相通的地方。如:「港口」、「路口」、「巷口」、「門口」、「關口」。
刀鋒、劍鋒。如:「刀口」、「劍口」。
物體破裂處。如:「傷口」、「裂口」、「決口」。
量詞:A>用於計算人數的單位。如:「一家八口」。B>計算牲畜數量的單位。相當於「隻」、「頭」。如:「三口豬」。C>用於計算器物數量的單位。如:「兩口鍋子」、「一口鋼刀」、「一口枯井」。
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戶稅。《新唐書.卷五一.食貨志一》:「唐之始時,授人以口分、世業田,而取之以租、庸、調之法。……丁隨鄉所出,歲輸絹二匹,綾、絁二丈,布加五之一,綿三兩,麻三斤,非蠶鄉則輸銀十四兩,謂之調。」
姑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稱父親的姊妹。《紅樓夢》第六六回:「到前面岔口分路,他就往南二百里,有他一個姑媽,他去望候望候。」也稱為「姑母」、「姑姑」。
均田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了中國的歷史舞台。 唐朝時期唐朝初年,許多無主的荒地可供政府授予農民,均田制順利推行。唐制,丁男授口分田八十畝,授田的農民必須耕種,若任其荒蕪,就施以廷杖。永業田二十畝,必須種植桑、棗,不種也要處罰,奴婢不再授田。農民所受口分田年老歸還,不許買賣、租典,但遷往人口稀少的地方,則允許私賣,這項規定使得一些偏遠地區的荒蕪土地得到開墾,但田地的授受辦法也因之遭到破壞。均田制度配合租、庸、調的實施,政府財政收入穩定,為唐初的盛況奠定了基礎。不過,均田制並...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