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9.39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古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秦代至西漢初期通用的隸書,仍未擺脫篆書的形態,與日後盛行的漢隸不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附屬。如:「隸屬」。
古代稱地位卑賤或供人役使的人。如:「奴隸」、「僕隸」。
漢字的一種形體,盛行於秦、漢,或稱為「隸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去且久遠的時代、事物。與「今」相對。如:「古今中外」、「貴古賤今」。
過去的、舊的。如:「古代」、「古蹟」、「古事」、「古人」、「古物」。
質樸、舊而傳統的。如:「古樸」、「人心不古」。
固執守舊,一成不變,不合時代潮流。如:「古板」。
古體詩的簡稱。如:「七古」、「五古」。
姓。
隸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體名:(1)篆書的簡化體,創始於秦,通行於漢、魏。早期隸書在字形結構上保留較多的篆書形跡,稱為「古隸」、「秦隸」;後來筆畫分出波磔,所形成的隸書稱為「八分書」。典型隸書的特點是:橫畫起筆回鋒,隆起如蠶頭之形;收筆頓筆挑起,具雁尾之狀。(2)楷書的別名。也作「今隸」。魏、晉至唐使用。
魯孝王刻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金代詔修孔子廟時於魯靈光殿發現的刻石。刻於西漢宣帝五鳳二年(西元前56)時,文僅三行十三字,以古隸刻成,結體自然而富變化,多用圓筆,橫畫收尾波磔不甚明顯。碑文「年」字末筆豎畫特長,在嚴整中含有奔放的意味。
隸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體名。由古隸減省筆畫、快速草寫而成的一種書體。
裴岑紀功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隸書,筆勢雄勁生辣,六行,行十字,全稱為「漢敦煌太守裴岑紀功碑」。碑為東漢永和二年所立,舊址在新疆巴爾庫爾城西五十里,清雍正年間移置城西北三里關帝廟前。
萊子侯刻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古隸的石刻。王莽天鳳三年(西元16)刻,清嘉慶二十二年(西元1817)在山東鄒縣出土,今存鄒縣孟子廟。文分七行,每行五字,全文三十五字。書法蒼勁質樸,極具風骨。用筆直線多,曲線少,轉折處都露方角,字體呈橫勢,雖為古隸,而八分書之波勢,已略見端倪。
:::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