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91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召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級的人要下級的人前來會見。《戰國策.秦策三》:「秦昭王召見,與語,大說之,拜為客卿。」漢.孔融〈薦禰衡疏〉:「陛下篤慎,取士必須效試,乞令衡以褐衣召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看到。如:「看見」、「相見恨晚」、「見賢思齊」、「見死不救」。
拜會、訪問。如:「拜見」。
會面。如:「接見」、「見客」。
看法。如:「見解」、「淺見」、「偏見」、「遠見」、「見仁見智」。
漸漸顯現。如:「見效」、「日見興旺」、「他的病日見好轉。」
遇到。如:「見水即溶」、「見風轉舵」、「見光死」。
用在動詞前面,表示動作行為涉及的對象是自己。如「請勿見怪」表示「請不要怪罪我」、「敬請見諒」表示「請原諒我」。
顯露、顯出。通「現」。如:「圖窮匕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呼喚,特指上對下的呼喚。[例]召喚、召集、召見
破釜沉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 〔注解〕 (1) 陳餘:秦大梁人,生卒年不詳。與張耳為刎頸之交,秦滅魏,為里監門。陳勝起兵,與張耳立陳人武臣為趙王而同事之,趙王立餘為代王。後耳降漢,與韓信破趙,餘亦遭斬殺。 (2) 項羽:項籍(西元前232∼前202),字羽,秦末下相人。力能扛鼎,才氣過人,與叔父項梁起兵吳中,梁敗死,籍繼為將,大破秦軍,自立為西楚霸王,與劉邦爭天下,戰無不利,但垓下一戰,楚軍瓦解,項籍自刎於烏江。 (3) 悉:全部。 (...
三人成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等到魏太子質押期滿,龐蔥陪著太子安然返國。可是魏王因為誤信了謠言,對於龐蔥已不再信任,也就不再召見他。 解釋 比喻一件事情講的人多了,即使不是真實的,也會叫人相信的。 詞意 相似詞:一人傳虛.萬人傳實.丁公鑿井.以訛傳訛.市虎杯弓.眾口鑠金相反詞:眼見為真.真憑實據 例句 有人謠傳公司要裁員,搞得人心惶惶,真是三人成虎啊!
沽名釣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沽名干譽,也只要三策安邦國,一劍誅豪右。」 02.《清史稿.卷四七七.循吏列傳二.童華》:「世宗召見,責以沽名干譽,對曰:『臣竭力為國,近沽名;實心為民,近干譽。』」 參考詞語︰釣譽沽名注音︰ㄉ|ㄠˋ ㄩˋ ㄍㄨ ㄇ|ㄥˊ漢語拼音︰diào yù gū míng釋義︰即「沽名釣譽」。見「沽名釣譽」條。 01.明.無名氏《四賢記.第一九齣》:「常言道濟人之急,並不是釣譽沽名做聲勢。」 02.清.鄭觀應《盛世危言.卷三.吏治下》:「為國家謀長久……毋釣譽沽名,毋模棱兩可。」 參考詞語︰沽名邀譽注音︰ㄍㄨ ㄇ|ㄥˊ |ㄠ ㄩˋ漢語拼音︰gū míng yāo yù釋義︰即「沽名釣譽」。見「沽...
放蕩不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朔也在其中。武帝看了東方朔的自薦書後,讚賞他的氣概,就命令他在公車署中待詔,俸祿不多,也得不到武帝的召見。後來因為他臨危不懼,機智應變,不畏君權的作風,被任命為常侍郎、太中大夫,得到武帝的信任。此處是說東方朔上書給武帝,提出耕戰以強國的建議,並且為自己沒有得到應有的官職而申訴。其行文用語可比美商鞅、韓非,「指意放蕩」─語意流暢而不受拘束,寫了數萬言,最後仍然沒有被重用。 「不羈」則是出自《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列傳.鄒陽》。鄒陽,西漢時齊國人,和當時的羊勝、公孫詭同為梁國孝王的門客。羊勝等人因為嫉妒鄒陽的才能,在梁孝王面前說他的壞話,孝王很生氣,就把鄒陽交付官吏辦罪。鄒陽擔心死後要承擔莫須有...
絡繹不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後漢書.卷三一.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郭伋》郭伋字細侯,扶風茂陵人也。……後潁川盜賊群起,九年,徵拜潁川太守。召見辭謁,帝勞之曰:「賢能太守,去帝城不遠,河潤九里,冀京師并蒙福也。君雖精於追捕,而山道險阸,自鬥當一士耳,深宜慎之。」伋1>到郡,招懷2>山賊陽夏趙宏、襄城召吳等數百人,皆束手詣3>伋降,悉遣歸附農。因自劾專命4>,帝美其策,不以咎5>之。後宏、吳等黨與聞伋威信,遠自江南,或從幽、冀,不期6>俱降,駱驛7>不絕。 〔注解〕 (1) 伋:郭伋(西元前38∼西元47),字細侯,東漢扶風茂陵人。西漢末為漁陽都尉,王莽時遷并州牧。光武時為尚書令,轉為漁陽太守。汲驅盜賊、撫山賊、...
怒髮衝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髮直豎,把戴的帽子都頂了起來,這是古人用來形容極度憤怒的樣子。古代成年人是要戴冠的。和「怒髮衝冠」相關最有名的故事當屬藺相如「完璧歸趙」了。戰國時代,秦王想用十五座城池換取趙國的和氏璧。趙王因宦者令繆賢推薦,召見藺相如,並且問他對這件事的看法。藺相如不想使秦國有攻打趙國的藉口,主張送和氏璧到秦國去,並說:「君王如確定沒有合適的人選,我願意帶著和氏璧出使。秦國真的給城,璧就留給秦國;不給,我會將和氏璧完好的送回趙國。」於是趙王派他帶著和氏璧西行入秦國。到了秦國,藺相如發覺秦王並不是真正想用十五座城池來交換和氏璧,於是在秦王欣賞和氏璧時,假意的說璧上有瑕疵要指給秦王看。等和氏璧回到他的手上,立刻...
子虛烏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官)在旁,他恰好是相如的同鄉,便稟告武帝說:「這篇文章其實是我的同鄉司馬相如所作。」武帝一聽,立即召見相如。相如告訴武帝:「這篇賦確實是我寫的,不過它的內容只是敘述諸侯的遊獵而已,沒什麼可觀之處,請您讓我再寫一篇描述天子遊獵的賦。」武帝十分高興,便請他立即創作,相如於是再寫〈上林賦〉。至於那篇讓武帝一見便讚賞不已的〈子虛賦〉,內容中是以虛設的「子虛」、「烏有先生」與「無是公」三人進行對話。楚人子虛出使齊國,齊王派人陪他遊獵,後來子虛在烏有先生面前故意談起此事,然後借吹噓楚王畋獵之盛況以貶低齊王。烏有先生為維護齊王而反問子虛很多問題,並評論楚王為「奢言淫樂而顯侈靡」。無是公聽了兩人的爭辯,又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