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可信度     
瀏覽人次:887 收藏人次:0
  可信度在法律方面指一項證據足以使法庭據以建立一個案件,法庭必須考慮所有的證據,然後判決,故對每個證據都要核對其可信度或合乎事實的程度。心理學家為達到一個目的而要鑑定證據,即是驗證可信度,驗證的基準有三項:
1.對事實確切知覺的可能性及曲解的可能性。前者在於矯正消費性的錯覺或誤估,如時間、速度及數目等;後者是對事實所受的情緒影響。2.正確記憶的可能性。如對初次事件與後續事件的分別,對個人經驗和暗示的區分。3.正確的重複類似事件的能力。此項證據完全在於行事者的人格。對此需要慎重的鑑定,特別注意人格特質和例證,因為正確的知覺和智慧、才能、和在行事時的心理狀況、動機等有密切關係,察驗動機...
人誌學研究的可信度     
瀏覽人次:138 收藏人次:0
  人誌學研究的可信度決定於研究的信度與效度。由於人誌學研究注重研究的情境,而研究的主體又有不斷改變、產生,發展等特性,因此記錄的事件很難再現,信度的問題乃較不為研究者所重視,關於信度的詳細描述可參看「人誌學研究的信度」辭目。
  效度則可分為內在效度及外在效度兩種,其中外在效度又常為人誌學研究者所忽略,因此許多學者將人誌學研究法的可信度等同於人誌學研究的內在效度,或稱之為研究的真實性(authenticity),人誌學研究法的內在效度探究的是研究的真實性問題。如研究的發現是否有意義?對參與者及讀者而言,研究的結果是否可信?研究者是否描繪了一幅真正的圖像,以回答尋求的問題?
    
瀏覽人次:30730 收藏人次:1988764
表示物質的相關性質達到的狀況。如:「長度」、「硬度」、「密度」、「酸度」。
法制、規範。如:「法度」、「制度」。
指人的。如:「器度」、「風度」、「度量狹小」。
標準。如:「限度」、「尺度」。
過、經歷。如:「度過」、「度日如年」、「虛度光陰」。
測量長短的標準。如:「度量衡」。
角度:A>數學上指角的大小。B>觀察事物的方向或觀點。如:「換個角度來看,他的作法並沒有錯。」
量詞:A>計算依一定標準劃分的單位。如:「耗電三百度」、「今天氣溫高達攝氏三十六度。」B>計算次數的單位。如:「再度光臨」、「梅開二度」。
思量、計議、考慮。如:「忖度」、「審度」。
    
瀏覽人次:17843 收藏人次:4284729
允許。如:「許可」、「認可」。
能夠、適宜。如:「可以」、「可口」、「可大可小」、「堅不可摧」。
堪、值得。如:「可愛」、「可憐」、「可惜」、「可敬」、「可惡」、「可喜可賀」。
但是。如:「可是」、「他雖笨,可很用功。」
豈。如:「這可不是一場騙局?」
表示語氣的加強。如:「他可神氣了!」、「這下子可慘了!」
疑問詞。如:「你可知道?」、「此話可當真?」、「你可曾想過?」
美好的。如:「可人兒」。
可汗(:古代西域和北方各國對君主的稱呼。
    
瀏覽人次:16655 收藏人次:937487
可靠、不懷疑。如:「信任」、「信賴」、「信譽」、「相信」、「可信度」。
信度     
瀏覽人次:2699 收藏人次:413864
定義信度是指可靠性或一致性。信度好的指標在同樣或類似的條件下重複操作,可以得到一致或穩定的結果。 信度分類穩定信度(stability reliability):這是一種長期的信度。也就是指標在不同時間做測量時,可以得到同樣的結果。通常我們是用測試與再測試方法(test-retest method)來檢視一個指標的穩定信度,也就是將同樣的指標對同一群體重新施測,如果每次都得到同樣的結果,則此指標即有穩定信度。代表性信度(representative reliability):代表性信度是橫跨各個次母體或群組的信度。也就是指標用於不同次母體或群組(如年齡、性別)時,可以得到同樣的結果。例如,對...
可信     
瀏覽人次:521 收藏人次:167967
值得信賴。如:「按常理推斷,他的說詞應是可信的。」《六十種曲本.明.汪錂.春蕪記.第二六齣》:「天網恢恢真可信,須知禍福由人。」
無的放矢     
瀏覽人次:39776 收藏人次:3069037
2.比喻毫無事實根據而胡亂的指責、攻擊別人。[例]這些指控完全是無的放矢,毫無可信度
紮根理論     
瀏覽人次:6882 收藏人次:0
解釋說明整個故事及反應出不同面向範疇的關係。在資料分析的階段,研究者會不斷重複譯碼檢驗,宜提高資料的可信度與及可靠性,同時建立嚴謹度。)、理論取樣(找尋不同樣本的集合,以形成初步理論。在資料分析後,運用歸納與演繹形成初步理論,再繼續分析其他立意抽樣出的樣本,並持續修正理論模型,直至理論飽和為止。)、形成理論飽和。文獻比較:導出的理論與既存的文獻作比較(如果推導出來的理論和文獻有些衝突,這樣比較修正,有助於提升整體研究構想的改進,進而提升內在效度;若是和文獻符合,這樣的比較則也助於研究發現普遍化的推論,而提高研究的外在效度...
實錄     
瀏覽人次:2117 收藏人次:157833
據實的記載。[例]稗官野史並非實錄,部分內容的可信度有待商榷。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