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5.999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司坦茵教育改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司坦茵教育改革,是指十九世紀初普魯士(Prussia)總理大臣司坦茵(Baron von Stein, 1757~1831)所推動的教育改革。一八○六年普法戰爭時,普魯士戰敗於耶拿(Jena),戰後為求復興,同坦茵獲任總理大臣(Chief Minister),提出多項改革,如一八○七年廢除農奴制度及封地租佃制度(feudal land tenure)。而在教育上,他一方面宣示教育的重要性,一方面加強政府對教育的控制。
  關於宣示教育的重要性方面,一八○八年他宣稱:「我們從基本原則出發,以至提升國民的道德、宗教及愛國的精神,逐漸注入勇氣、信心,及準備為國家的光榮及脫離外國的統治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知識或技能傳授給人。只限於口語單用。如:「教書」、「教琴」、「我來教你」。
傳授、訓誨、指導。如:「教學」、「教育」、「教授」、「教誨」、「教訓」。
宗教:利用人類對於宇宙、人生的神祕所發生的種種心理,構成一種勸善懲惡的教義,並用來教化世人,使人信仰的意識形態。如:「佛教」、「回教」、「基督教」、「天主教」。
使、讓。如:「真教人失望!」、「教他回去吧!」
禮儀、規矩。如:「禮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產。如:「生育」、「生兒育女」。
使存活、長大。如:「育嬰」、「育幼」。
栽培、教導。如:「教育」、「訓育」、「培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坐墊、墊褥。如:「綠草如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形寬平。如:「平坦」、「坦途」。
心情平靜。如:「坦然」。
直接而無隱的。如:「坦白」、「坦承」、「坦直」、「坦率」。
露出。如:「坦胸露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掌管。如:「職司」、「司法」、「司儀」、「各司其事」。
中央政府機關的行政單位,設於部底下。如:「外交部禮賓司」、「教育部社會教育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修正。如:「改錯」、「改正」、「改過自新」。
變換。如:「改變」、「改行」、「改組」、「改觀」、「改弦易轍」。
批閱。如:「批改」、「改考卷」。
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教導培育。《孟子.盡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2.一種有關培植人才,訓練技能,以支應於國家建設、社會發展的事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去毛而且經過加工處理的獸皮。如:「皮革」。
改變。如:「更革」、「革新」、「革命」、「改革」、「洗心革面」。
除去。如:「革除」、「革職」。
古代軍人所穿的甲冑。如:「兵革」、「金革」。
改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去故更新。《後漢書.卷六一.黃瓊傳》:「覆試之作,將以澄洗清濁,覆實虛濫,不宜改革。」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