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合從     
瀏覽人次:593 收藏人次:0
戰國時蘇秦倡導聯合楚、齊、燕、韓、趙、魏六國,共同抵抗秦國的政策。因六國地處南北,故名「合從」。《文選.賈誼.過秦論》:「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為一。」《文選.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二邦合從,東西唱和。」也作「合縱」。
    
瀏覽人次:44375 收藏人次:8378801
跟隨。如:「跟從」、「力不從心」。
依順。如:「服從」、「順從」、「至死不從」。
參與。如:「從事」、「從軍」。
自。如:「從此」、「從來」、「從頭來過」。
依照、採取。如:「從速」、「從輕發落」。
採取。如:「從寬處理」、「從善如流」。
從容:安適不緊張的樣子。如:「從容不迫」、「從容就義」。
附和的、陪同的。如:「從犯」、「主從關係」。
    
瀏覽人次:20142 收藏人次:4874070
量詞。用於計算容量的單位。公制一合等於一升的十分之一。或稱為「公合」。
關閉。如:「開合」、「合眼」、「他笑得合不攏嘴。」
聚集、一起。如:「合力」、「集合」、「合辦」、「合唱」。
融洽、和諧。如:「百年好合」、「情投意合」。
匹配、配偶。如:「天作之合」。
全、總共。如:「合計」、「合族」、「合家歡」。
相符、不違背。如:「合格」、「合法」、「合理」、「合意」。
折算。如:「這本書合多少錢?」、「一臺斤合十六臺兩。」
應該。如:「這件事合該由你負責。」
性交。如:「交合」、「野合」。
毛遂自薦     
瀏覽人次:47977 收藏人次:1233288
《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秦之圍邯鄲,趙使平原君求救,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備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勝,則善矣。文不能取勝,則歃血於華屋之下,必得定從而還。士不外索,取於食客門下足矣。」得十九人,餘無可取者,無以滿二十人。門下有毛遂1>者,前,自贊於平原君2>曰:「遂聞君將合從3>於楚4>,約與食客門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願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處勝之門下幾年於此矣?」毛遂曰:「三年於此矣。」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今先生處勝之門下三年於此矣,左右未有所稱誦,勝未有所聞,是先生無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
    
瀏覽人次:31155 收藏人次:2363236
1.和好。《詩經.小雅.常棣》:「兄弟既翕,和樂且湛。」《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臣但恐諸侯合從,翕而出不意。」
脫穎而出     
瀏覽人次:24093 收藏人次:2821529
《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秦之圍邯鄲,趙使平原君求救,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備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勝,則善矣。文不能取勝,則歃血於華屋之下,必得定從而還。士不外索,取於食客門下足矣。」得十九人,餘無可取者,無以滿二十人。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於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願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處勝之門下幾年於此矣?」毛遂曰:「三年於此矣。」平原君1>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2>立見。今先生處勝之門下三年於此矣,左右未有所稱誦,勝未有所聞,是先生無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3...
驚弓之鳥     
瀏覽人次:23998 收藏人次:1057685
《戰國策.楚策四》天下合從。趙使魏加見楚春申君曰:「君有將乎?」曰:「有矣,僕欲將臨武君。」魏加曰:「臣少之時好射,臣願以射譬之,可乎?」春申君曰:「可。」加曰:「異日者,更羸1>與魏王2>處京臺3>之下,仰見飛鳥。更羸謂魏王曰:『臣為王引弓虛發而下4>鳥。』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間5>,雁從東方來,更羸以虛發而下之。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6>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對曰:『其飛徐7>而鳴悲。飛徐者,故瘡8>痛也;鳴悲者,久失群也;故瘡未息9>而驚心未至10>也。聞弦音,引而高飛,故瘡隕也。』今臨武君11>嘗為秦孽12>,不可為拒秦之將也。」 ...
    
瀏覽人次:22998 收藏人次:3923926
3.放縱、恣縱。《書經.畢命》:「驕淫矜侉,將由惡終。」《史記.卷八○.樂毅傳》:「諸侯害齊湣王之驕暴,皆爭合從與燕伐齊。」
孱弱     
瀏覽人次:10290 收藏人次:715917
瘦弱、虛弱。[例]他的身體孱弱,不適合從事粗重的工作。
三寸不爛之舌     
瀏覽人次:9098 收藏人次:1207474
◎1《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秦之圍邯鄲,趙使平原君求救,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備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勝,則善矣。文不能取勝,則歃血於華屋之下,必得定從而還。士不外索,取於食客門下足矣。」得十九人,餘無可取者,無以滿二十人。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於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願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平原君1>已定從2>而歸,歸至於趙,曰:「勝不敢復相3>士。勝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數,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於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4>。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彊5>於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