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4.928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同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科舉時代同年考中,姓名同列一榜者。《儒林外史》第三回:「不覺到了六月盡間,這些同案的人約范進去鄉試。」
2.同桌。《北史.卷五一.齊宗室諸王傳上.趙郡王琛傳》:「神武令常山王與同臥起,日夜喻之。并敕左右,不許進水,雖絕清漱,午輒不肯食,由是神武食必呼與同案。」
3.同一案件。如:「同案處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樣的,沒有差異。如:「同等」、「相同」、「大同小異」、「志同道合」。
跟…一樣。如:「同上」、「同前」、「如同」、「情同手足」。
一起。如:「同學」、「同伴」、「同事」、「共同」、「同甘共苦」。
聯合、聚在一起。如:「會同」、「夥同」。
和、與、跟。如:「我同你一道去。」
贊成。如:「同意」、「贊同」。
和諧、和平。如:「世界大同」。
契約。如:「合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桌子。如:「書案」、「拍案叫絕」、「伏案疾書」。
古代用來盛飯食的短足木盤。如:「舉案齊眉」。
文件。如:「文案」、「檔案」。
事件。如:「案情」、「辦案」、「慘案」。
提出的計畫、建議。如:「方案」、「提案」、「草案」、「議案」。
經過研究考察後所作的論斷。通「按」。如:「案語」、「編者案」。
彼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人與人雙方相互間。《儒林外史》第三回:「魏好古又約了一班同案的朋友,彼此來往。」《紅樓夢》第四十四回:「不如賠了不是,彼此也好了,又討了老太太的喜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同「案」。《字彙.木部》:「桉,同案。」
保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保證他人身分或行為所立的文書。《清會典.卷八四.處分例.官員文結》:「若督撫地方官,將假冒頂替者,不行查出,即出保結。」《儒林外史》第四八回:「這鄧質夫的父親是王玉輝同案進學,鄧質夫進學又是王玉輝做保結,故此稱是老伯。」
鄉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時參加各省三年一次舉辦的考試。《儒林外史》第三回:「因向幾個同案商議,瞞著丈人,到城裡鄉試。」
案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科舉時代同年考中的人,互稱為「同案」,稱同案的父親為「案伯」。《儒林外史》第二回:「我因先生喫齋,倒想起一個笑話,是前日在城裡我那案伯顧老相公家聽見他說的。」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