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8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名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登記姓名的簿冊。《史記.卷一二○.汲鄭列傳.汲黯》:「詔盡拜名籍者為大夫,而逐鄭君。」《舊唐書.卷四四.職官志三》:「凡宮人名籍,司其除附,公桑養蠶,會其課業。」也稱為「名簿」、「名冊」。
2.官妓的樂籍。《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小孫屠.第八出》:「我兄弟說得自是,它如今須脫了名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人或事物的稱呼。如:「人名」、「山名」、「地名」、「植物名」、「樂器名」、「職官名」、「請問芳名」、「尊姓大名」。
聲譽。如:「名聲」、「名氣」、「美名」、「盛名之累」、「名不虛傳」。
出色的、大家都知道的。如:「名人」、「名醫」、「名言」、「名酒」、「風景名勝」。
指稱、形容。如:「莫名其妙」、「無以名之」。
量詞。A>用於計算人的單位。如:「學生十名,缺席一名。」B>用於計算排名的單位。:「全班第十名」。
名牌:A>標示名字的牌子。如:「記得把這幾個名牌發下去給學員佩戴。」B>有名的品牌。如:「這件衣服可是名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冊。如:「書籍」、「典籍」、「古籍」、「經籍」、「史籍」。
登記以備查考用的名冊。如:「戶籍」、「學籍」、「軍籍」。
個人對國家、團體、組織等的歸屬關係。如:「國籍」、「籍貫」、「祖籍」、「黨籍」。
王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籍簡介:  王維,字摩詰,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701年-761年),受人尊稱為“詩佛”。今存詩400餘首。目錄1 生平經歷2 學術3 評價4 著作5 作品 生平經歷王維自幼聰穎,不但九歲時便能作詩寫文章,後來成為開元、天寶間著名詩人。而且工於草書隸書,嫻于絲竹音律,擅長繪畫,是個多才多藝的才子,在青年時代便已名動京師,得到皇族諸王的敬重,寧王、薛王待他就象師友一樣。唐人薛用弱《集異記》記載:“王維右丞,年末弱冠,文章得名。性嫻音律,妙能琵琶,遊歷諸貴之間,尤為岐王之所眷重。”關於王維應舉,《集異記》曾有一段有趣的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8.脫漏、漏掉。如:「訛奪」。《後漢書.卷六七.黨錮傳.李膺傳》:「本謂膺賢,遣子師之,豈可以漏奪名籍,苟安而已!」
韓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籍簡介:(768~824)韓愈,字退之,昌黎人。由進士累官史部侍郎,在朝鯁直無所忌。德宗時,上疏極論宮市,憲宗時,諫迎佛骨,皆坐貶。在外有惠政,為潮州刺史,民尤感德。卒諡文。愈於六經百家,靡不貫通,其文深探本原,閎深奧衍,尤為後世所宗。宋熙寧中追封昌黎伯,故世稱韓昌黎。生平經歷:他三歲而孤,受兄嫂撫育,早年流離困頓,有讀書經世之志。20歲赴長安考進士,三試不第。25~35歲,他先中進士,三試博學鴻詞科不成,赴汴州董晉、徐州張建封兩節度使幕府任職。後回京任四門博士。36~49歲,任監察御史,因上書論天旱人饑狀,請減免賦稅...
亡命之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脫離名籍而逃亡在外的人。語本《史記.卷八九.張耳陳餘列傳.張耳》。後亦用「亡命之徒」比喻不顧性命作奸犯科的人。
李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籍簡介: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隴西成紀人(今甘肅省泰安縣北)家居綿州昌明縣青蓮鄉。生平經歷:李白 (公元七零一至七六二年)盛唐的最主要代表之一,一生中最菁華的歲月是在唐玄宗統治下度過的。從傳世的第一首詩《訪戴天山道士不遇》(720以前)到最後一首《臨路(終)歌》(762),他的創作活動延續了四十多年,內容上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封建社會發展的必然過程。一、出蜀以前(701-725年)李白出身豪商,自幼生長在今四川江油縣附近,舊彰明縣青蓮鄉。出峽前遊過成都和峨眉。二、循江東遊到離開安陸(725-735年)李白二十五...
韋應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華章還。  憶在灃郊時,攜手望秋山。久嫌官府勞,初喜罷秩閑。  終年不事業,寢食長慵頑。不知為時來,名籍掛郎間。  攝衣辭田裏,華簪耀頹顏。卜居又依仁,日夕正追攀。  牧人本無術,命至苟複遷。離念積歲序,歸途眇山川。  郡齋有佳月,園林含清泉。同心不在宴,樽酒徒盈前。  覽君陳跡遊,詞意俱淒妍。忽忽已終日,將酬不能宣。  氓稅況重疊,公門極熬煎。責逋甘首免,歲晏當歸田。  勿厭守窮轍,慎為名所牽。 答王卿送別  去馬嘶春草,歸人立夕陽。元知數日別,要使兩情傷。答裴丞說歸京所獻  執事頗勤久,行去亦傷乖。家貧無僮仆,吏卒升...
白居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籍簡介: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後世遷居下邽(今西省渭南縣),大曆七年(772)生於新鄭(今河南省新鄭縣)。目錄1 生平經歷:2 學術思想:3 評價:4 作品:4.1 《賦得古原草送別》4.2 《琵琶行》4.2.1 介紹:4.3 《慈烏夜啼》4.3.1 介紹: 生平經歷:貞元進士,官至校書郎、贊善大夫,後因宰相武元衡事貶江州司馬。長慶年間(821年-824年)任杭州刺史,寶曆二年(825年),調任蘇州刺史,後任太子少傅,因不緣附黨人,乃移病分司東都。會昌二年,以刑部尚書致仕,最後卒於洛陽的香山。白居易文章...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