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39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否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否證一詞字面上的意義有兩類:一是指假的、偽造、竄改及歪曲原有事物的舉動;一指證明某物為錯誤或是無根據的行動。在科學方法論中的「否證」通常指後者。屬於當代科學哲學理論重要派別的「否證論」(Falsificationism)即主張科學方法的根本在於否證,而否證的本質即在於批判,整個科學發展的過程因而成為一種不斷否證、不斷批判或不斷改革的進步歷程。
  否證論可說是當代物理學在科學哲學改革中所產生的反應,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波帕(K.R. Popper, 1902~1994)、拉卡托斯(I. Lakatos,1922~1974)與沃金斯(J. Watkins, 1924~ )等人。經過當代...
否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否證論」乃由卡爾‧波帕(Karl Raimund Popper, 1902~1994)所提倡;他反對透過經驗的累積歸納形成理論,認為經驗之所以成為理論的基礎,不在於其能證實(verify)理論,而在於其能透過反例的提出否證理論。
  在傳統認識論中,歸納(induction)被視為科學方法。十六、十七世紀的培根(F. Bacon)首先對歸納法予以總結:強調感覺經驗是一切知識的源頭,透過實驗觀察找出經驗的一般法則,即可成立具有普遍性的理論。此後歸納法一直被奉為實驗科學必須遵循的方法。然而十八世紀的大衛‧休姆(D. Hume)卻以一個經驗主義者的姿態反駁歸納法的合理性:認為感覺材料...
精緻否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精緻否證論是由英籍匈牙利數學哲學家和科學哲學家拉卡托斯(Imre Lakatos, 1922~1974)所提出的理論,用以區別於波帕(Karl Raimund Popper, 1902~1994)所提出的素樸否證論(naive falsificationism)。
  拉卡托斯認為波帕的科學哲學並沒有為否證論建立一個可靠的否證基礎。他認為任何理論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聯繫、具有嚴密的內在結構的完整理論系統。此正是「精緻否證論」不同於「素樸否證論」的一個重要特徵,即用理論系列的概念取代理論的概念。
  拉卡托斯主張不能孤立地對一個理論進行評價。評價任何科學理論都必須連...
素樸否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素樸否證論一詞是由英籍匈牙利著名的數學哲學家和科學哲學家拉卡托斯(Imre Lakatos, 1922~1974)所提出,用以標誌波帕(Karl Raimund Popper, 1902~1994)哲學的否證論,以區別於他提出的新否證論-「精緻否證論」(sophisticated falsificationism)。
  拉卡托斯認為波帕的科學哲學並沒有為「否證論」(faIsificationism)建立一個可靠的否證基礎。他認為任何理論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聯繫,具有嚴密的內在結構的完整理論系統。
  因此拉卡托斯認為,任何科學理論的否證,均必須要連同它的輔助假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不然。如:「是否」、「可否」、「能否」、「否則」。
反對、不同意。如:「否決」、「否認」、「否定」。
從反面設問,表示疑問的語氣。相當於「嗎」、「麼」等字。如:「想念否?」、「花開否?」、「你可知否?」
壞、惡。如:「否極泰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斷定事實。如:「證明」、「證實」、「推證」、「論證」。
憑據。如:「人證」、「證據」、「停車證」、「借書證」、「足以為證」。
展、或是學生知識道德的增進。合認知性是指教育要合乎認知,符合求知和辨認事實,課程教材應具有驗證性或是否證性,也就是可提供學生反覆證明其真假,並要適於配合學生的身心發展條件。合自願性是指教育要合乎自願,符合學習者的意願、學習者的自發性,避免灌輸學生知識或是給學生洗腦,應重視學習者的動機、興趣、能力或潛能等等。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