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6.389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含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心懷著悲傷。《文選.謝靈運.道路憶山中詩》:「懷故叵新歡,含悲忘春暖。」《文選.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對繁弱以流涕,望曲阜而含悲。」
風木含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韓詩外傳》卷九:「皋魚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比喻父母亡故,兒女不得奉養的悲傷。明.汪廷訥《獅吼記》第二齣:「先父公弼,作宦黃州,因而流寓岐亭,不幸風木含悲,年來獨與妻房柳氏,諧其伉儷。」也作「風木之悲」、「風木之思」、「風樹之悲」、「風樹之感」。
含悲忍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強忍著悲痛。如:「雖然地震使得許多人失去親人與住所,但是我們仍要含悲忍淚,重振家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銜在嘴裡、不完全表露。如:「含著一口飯」、「含住體溫計」。
裡面藏著、存在著。如:「含有水分」、「含意深遠」。
隱帶著。如:「含淚」、「含笑」、「含怒」、「含恨而終」、「含情脈脈」、「含羞帶怯」。
含糊:A>言語不明確。如:「含糊其詞」。B>做事不澈底,馬馬虎虎。如:「他辦起事來有板有眼,可一點也不含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哀痛。如:「忍悲」、「含悲」、「樂極生悲」。唐.白居易〈新樂府.上陽白髮人〉:「憶昔吞悲別親族,扶入車中不教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懷藏在心。如:「含悲銜恨」。《後漢書.卷四○.班彪傳下》:「兢大怒,畏憲不敢發,心銜之。」唐.韓愈〈祭十二郎文〉:「季父愈聞汝喪之七日,乃能銜哀致誠。」
風木之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父母亡故,兒女不得奉養的悲傷。參見「風木含悲」條。明.張鳳翼《紅拂記》第二○齣:「只是漂流已久,豈無風木之思,伉儷重諧,方有室家之戀。」
對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唐‧王之渙<登鶴卻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2. 孫文<黃花崗烈士事略序>:「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 隔句對凡在語文中,第一句對第三句,第二句對第四句,叫做隔句對,又稱扇對。如:1.于右任<題中央圖書館>:「文化五千年,會群流而歸大海;圖史十萬冊,開寶藏以利後人。」2. 宋‧吳均<與宋元思書>:「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長偶對凡在語文中,奇數句與奇數句相對,偶數句與偶數句相對。叫做長偶對,又稱長對。如:1.明‧顧憲成<無錫東林書院楹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
驚天地,泣鬼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九日圍攻兩廣督署之役爲最。吾党菁華,付之一炬,其損失可謂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爲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則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並壽。  顧自民國肇造,變亂紛乘,黃花岡上一杯土,猶湮沒於荒煙蔓草間。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編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紀載而語焉不詳,或僅存姓名而無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載田橫事,雖以史遷之善傳遊俠,亦不能爲五百人立傳,滋可痛已。  鄒君海濱,以...
噙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眼裡含著淚水。《西遊記》第三八回:「真個是噙淚叩頭辭國母,含悲頓首復唐僧。」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