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吳國     
瀏覽人次:455 收藏人次:0
國名:(1)周代太王長子泰伯受封於吳地,在今江蘇省無錫縣。傳至夫差,為越王句踐所滅。(2)三國時孫權所建立的國家。國號吳,都建業,後為晉所滅。(3)五代時楊行密所建的國家。都江都,在今淮南一帶。後為徐知誥所篡。
    
瀏覽人次:15801 收藏人次:1937013
3.地名。即蘇州。又江蘇省春秋時為吳國地,故也稱為「吳」。
    
瀏覽人次:13062 收藏人次:4325450
有土地、人民、主權、政府的團體。如:「國家」、「美國」、「國際」、「中華民國」。
屬於本國的。如:「國人」、「國貨」、「國土」、「國歌」、「國民道德」。
代表國家的。如:「國花」、「國旗」、「國歌」。
地區。如:「水鄉澤國」。
古代諸侯的封地。如:「魯國」、「齊國」。
否極泰來     
瀏覽人次:113425 收藏人次:9932578
交而二氣通之象,屬吉卦。「否終則泰」就是表示物極必反,惡運到了極點,好運即將降臨。在春秋時代,越國被吳國所敗,越王句踐入吳稱臣,凶多吉少,臨行前與眾臣在江邊餞別,語多感慨。大夫文種與范蠡便勸諫越王句踐,古代聖賢皆曾遭遇過許多困厄,而得以成就其聖德,故應當學習當年周文王被商紂王囚於羑(ㄧㄡˇ)里七年,卻能坦然面對的精神以自勵。周文王雖然被紂王像個奴隸般地囚禁起來,但他並不為外在環境的榮辱感到憂愁,潛心研究《易經》中的天人之理,推演伏羲氏的八卦為六十四卦,並為之作卦辭和爻辭。後來他人生中的困厄時期終於結束,他也得歸故里。由此可知,人生的禍福都是天道循環,只要能夠積極面對,不懷憂喪志,一旦困厄結束了...
兔死狗烹     
瀏覽人次:67607 收藏人次:4355018
有事時就被重用,事成之後就遭毀棄。 3.故事內容越王句踐的大夫范蠡,曾經替越國出過了不少力:在越國和吳國發生戰爭,越方軍事失利時,范蠡勸句踐向吳王夫差暫時忍辱投降;等到時機成熟,形勢有利時,又替句踐策劃興兵攻吳,終使得越國得以打敗吳國,成為霸王。對越國來說,范蠡實在是一個大功臣,本來他是可以安享富貴的,但是范蠡卻沒有這麼做,他寧願捨棄榮華富貴,而自行引退,過著淡泊的生活。就在眾人一片惋惜聲中,范蠡又託人帶了一封信給從前的同事大夫文種,他勸文種也捨棄...
臥薪嘗膽     
瀏覽人次:49952 收藏人次:2849640
據《史記.卷四一.越王句踐世家》載,春秋末年,吳、越兩國經常打仗,在一次戰役中,越王句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困於會稽。後來經過一番努力,獲得夫差的赦免,回到越國。句踐回國後,刻苦自勵,夜晚就睡在柴薪上,並且在席位的上方懸掛一顆苦膽,不論是坐著或是睡前都會仰首看膽,就連吃飯的時候也會舔嚐苦膽,用來自我惕勵,不可忘掉會稽之恥。他最後終於滅掉吳國,雪恥復仇。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臥薪嘗膽」,用來比喻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如火如荼     
瀏覽人次:45079 收藏人次:3041533
據《國語.吳語》載,春秋時,吳王夫差打敗了越國,之後,又出兵北征,想壓制國力最強的晉國,以成為霸主。越王句踐便趁機帶兵攻擊吳國,以報亡國之恨。吳王聽到這個消息,趕快召集大臣商量對策。王孫雒認為應該儘快爭取到霸主地位再回國,以鼓舞民心。吳王同意王孫雒的看法。當晚,軍士都先吃飽,馬匹也餵足糧草。到了半夜,士兵們穿好盔甲,拿起武器,勒住馬舌,也不點燈,只用煮飯剩餘的灶火照明。然後就擺開陣勢,以一百人為一行,形成百行共約一萬人的方陣。共有左軍、中軍、右軍三個方陣,合計約三萬人的陣勢。中軍的士兵一律穿白衣、白盔甲,拿白旗,使用白羽毛裝飾的箭,遠遠望去好像一片白色的花;左軍的士兵則一律穿紅衣、紅盔甲,拿紅...
助紂為虐     
瀏覽人次:42837 收藏人次:2334667
妃佳麗釋放,不繼續紂王殘暴、不合理的政策。而晉武帝司馬炎在稱帝後,雖然政治清明,天下太平,但卻在平定吳國孫皓後,一併接收了吳國五千名的佳麗,這樣的作為是犯了和孫皓同樣的錯誤。後來「助紂為虐」被用來比喻協助壞人做壞事。另外,夏朝也有一個暴君叫桀,所以這個成語或者說做「助桀為虐」,但以「助紂為虐」較為常用。如《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就是使用「助桀為虐」一詞,記載秦朝末年劉邦起兵反秦,看到咸陽宮殿的富麗堂皇,想要留住在宮裡。張良勸諫他:「現在才剛打敗秦朝,就想要享受秦宮奢侈的生活,這就是所謂的『助桀為虐』,在幫助壞人做壞事。怎能獲得民心,平定天下。」劉邦聽了頓時覺悟,才帶領軍隊撤出咸陽城。
孑然一身     
瀏覽人次:38326 收藏人次:2546595
「孑然一身」源自「孑然」一詞,見於三國吳陸瑁進呈孫權的奏章。三國魏明帝時,遼東太守公孫淵謀反,與吳國密商抗魏之事。吳主孫權為顯示合作的誠意,故遣使赴遼東。但孫權此舉,卻反使公孫淵害怕會立刻引發魏國來攻,於是變節,斬了吳國來使,並將首級送至魏。孫權得知公孫淵背盟,大為憤怒,打算親自帶兵征討公孫淵。當時丞相陸遜之弟陸瑁以為不妥,上書勸阻道:吳與遼東距離遙遠,軍隊長途遠征,必然疲憊,恐怕難以取勝。況且公孫淵與魏國的關係不明,要是到時候魏國發兵來援,戰勢將更加不利。又即使公孫淵「孑然無所憑賴」,手下人馬因畏懼征戰,四散奔逃,則將導致以後很難將他們一網打盡。陸瑁文中,「孑然無所憑藉」一語是指公孫淵無外援...
    
瀏覽人次:36070 收藏人次:5889040
2.國名。周朝初年徐族所建,為吳國所滅。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安徽省泗縣北。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