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500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吸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吸取、接收。如:「吸收養分」、「物價上漲所增加的成本,由店家自行吸收,不提高售價。」
吸收係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來物吸收量與暴露量(接觸量)之比,就呼吸道暴露而言,是指外來物吸收量與該物質在肺內的沈積量之比。
  當一束輻射線通過物質時,其強度總是隨著通過的距離而減低,由實驗顯示,這種強度可以用一個吸收係數來表示,吸收係數μ為篇輻射線通過dx厚度的物質所減少的強度與原強度的比,一般來說,吸收係數μ是波長的函數。
  dI/I=μdx
  I=I0exp(-μx)
  某種輻射的平行射柱,經過厚度為△x的薄物質,其吸收量的分數以μabs△x表示時,μabs,即為物質的吸收係數。這係數為輻射能量的函數。依照△x以長度、單位面積的質量、單位面積的克分子數、或單位面積的原子數表示,這係數分別稱為直線、質量、克分子、或原子吸收係數。
吸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輻射能撞擊一材料表面時,輻射會部分被反射,部分被吸收,而部分則穿透材料 ,其中單位時間吸收輻射能的多寡,稱吸收率(參見absorptance)。
指數吸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粒子射柱的吸收根據下面公式:
  I=Ioe-μx
  式中I為考慮中輻射的量,Io為其初期值,x為經過材料的量(長度、每單位面積的質量、每單位面積的克分子數,或每單位面積的原子數了。μ為對應的吸收係數。
吸收性,吸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輻射能撞擊一材料表面時,輻射會部分被反射,部分被吸收以及部分穿透,於是吸收分數定義為吸收性或吸收率,就理想之完全黑色封閉體或黑體而言,入射輻射則完全被吸收,其吸收率便等於1(參見absorptance)。
質能吸收係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於指定能量的間接游離粒子,物質的質能吸收係數μen/ρ,是對於此種能量的質能轉移係數和(1-g)的乘積,其中g是次級帶電粒子能量在物質中損失制動輻射的分數:
  
  註:1.當次級粒子動能可與其靜止能量相比擬或比它大的時候,μtr/ρ和μen/ρ可能相差很大,特別是對於高原子子序數物質中的互應作用。
  2.當物質是空氣,輻射是單能X或γ射線時,而且在空氣中每形成一對離子對所消耗平均能量不依賴於電子能量時,μen/ρ正比於暴露除以能通量所得的商。
吸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來吸收氣體或液體中某些組成之試劑。吸收劑可以為固態或液態。例如活性碳可用於吸收廢氣或廢液中之污染物(有機物或重金屬)。廢氣中之二氧化硫可用石灰乳液,碳酸鈉溶液、氨液等吸收劑去除。廢氣中的氮氧化物則可用氫氧化鎂乳液、氨水及硝酸等吸收劑去除。
吸收濾光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利用物質本身吸收光譜之特性,以產生濾光效果的鏡片。例如鍺片為1.8至2.5μm波長的帶通濾光片,而一般光學玻璃透射譜段為0.4~2.7μm。倘若將鍺片與玻璃片疊在一起時,能組成1.8~2.7μm的帶通鏡片。吸收濾光片的優點是成本低、性能穩定、使用方便,缺點是透射率較低、譜段的選擇不靈活、光譜曲線上升與下降平緩。
聲音吸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質具有將音能轉換為熱能之特性。包括:
  (1)地表面自然物的吸收:地表面上所有物體或多或少會吸收聲音的能量,特別是高頻率的聲音更容易被吸收,且愈粗糙的表面愈容易吸收聲音,例如樹林比草地具較大吸收聲音能量之能力。
  (2)空氣的吸收:聲音在空氣介質中被吸收的程度與聲音本身頻率及空氣的濕度、溫度有關;一般而言,吸收量與聲音頻率及空氣的溫度成正比,但與空氣的濕度成反比。
  (3)建築物的吸收:一般聲音頻率愈高,建物表面粗糙度愈大者愈容易吸音,至於其他影響建築物吸收的因素包括孔隙率、彈性、阻尼等。
化學吸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化學反應的方式吸收氣體中的污染成份,可分為乾式吸收及溼式吸收。常見的例子是焚化爐廢氣中酸氣的吸收。一般廢棄物焚化爐的廢氣中會有氯化氫、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及氟化氫等酸氣,可用鹼性的吸收劑加以移除,其方式有:1.乾吸收劑注射(dry sorbent injection,DSI):將氫氧化鈣或碳酸鈉等鹼性物質加入廢氣氣流中,吸收酸氣後所形成鹽類微粒,再以微粒收集設備收集。2.噴霧式乾燥器吸收(spray dryer absorption, SDA):將石灰漿噴灑入廢氣氣流中,在吸收廢氣中之污染物後,成為粉粒而落於底部的收集器,蒸發的水份可降低吸收室內的廢氣溫度,增加溼度,並可增進吸收效率。3...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