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24.787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咬舌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信口胡說、搬弄是非。《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我沒說嗎?我說話不會咬舌頭,這也是在親家你家,他們底下夥伴兒們沒個吊猴的。」也作「咬舌根」、「咬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脖子以上的部分。如:「頭顱」、「人頭」、「牛頭」。
頭髮或髮型。如:「洗頭」、「小平頭」、「三分頭」。
事物的開始或結束兩個端點。如:「開頭」、「盡頭」、「從頭開始」、「善惡到頭終有報」。
事物的兩端。如:「兩頭」。
最前面的。如:「頭獎」、「頭排」、「買票時,記得買頭幾排的。」
在先前的。如:「頭幾天」、「頭兩年」。
剩下或殘餘的東西。如:「零頭」、「菸頭」。
首領。如:「頭領」、「頭目」。
量詞:計算牛、驢、騾、羊、豬等牲畜或似頭之物的單位。如:「一頭牛」、「三頭羊」。
詞綴,用於詞尾。如:「石頭」、「木頭」、「前頭」、「後頭」、「拳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口腔內識別味道的器官,也是發音器官。如:「舌頭」、「舌音」、「舌尖」、「舌根」。
指說話的事。如:「長舌」、「饒舌」、「舌戰」。
物體像舌頭般的部分。如:「帽舌」、「鞋舌」。
火舌:火焰冒出像吐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牙齒切斷或夾住東西。如:「咬斷」、「咬人」、「咬住」、「咬了一口麵包。」
蚊蟲叮。如:「我被此地蚊蟲咬得快受不了了!」
認定不變。如:「一口咬定」。
牽連別人入罪。如:「反咬一口」、「說話要憑良心,可別隨便亂咬人!」
發音。如:「咬字不清」。
皮膚與植物或化學製品接觸而過敏。如:「這清潔劑會咬手,你要記得戴手套。」
咬文嚼字:非常仔細的斟酌文字的應用。
舌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具有攝食、分辨滋味、協助發音、咀嚼的器官。《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和尚慌到牛跟前跪下,牛伸出舌頭來舐他的頭。」
2.講閒話。《金瓶梅》第五一回:「有樁事兒,我也不是舌頭,敢來告你說。」
咬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說話時舌尖發音不清。《紅樓夢》第二○回:「我只保佑著明兒得一個咬舌的林姐夫,時時刻刻你可聽『愛厄』去。」也作「咬舌子」、「咬舌兒」。
2.咬斷舌尖。如:「咬舌自盡」。
咋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咬舌頭。形容因害怕、悔恨而說不出話的樣子。唐.劉禹錫〈高陵令劉君遺愛碑〉:「訴者復得罪,繇是咋舌不敢言。」《醒世恆言.卷二六.薛錄事魚服證仙》:「莫說顧夫人是個女娘家,就險些兒嚇得死了;便是一家們在那裡守屍的,那一個不搖首咋舌。」
咬舌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閒話、搬弄是非。《紅樓夢》第七一回:「不是背地裡咬舌根,就是挑三窩四的。」也作「咬舌頭」、「咬嘴」。
你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你,客氣地稱呼對方。《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我沒說嗎?我說話不會咬舌頭,這也是在親家你家,他們底下夥伴兒們,沒個吊猴的。」
咬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搬弄是非。《四遊記.西遊記.第二四回》:「你這個咬嘴的人,把師父吩咐於你,你明日沒有師父還我,老孫實不容你。」也作「咬舌頭」、「咬舌根」。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