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5.29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咸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融洽和諧。《書經.無逸》:「不遑暇食,用咸和萬民。」《文選.潘勗.冊魏公九錫文》:「少長有禮,上下咸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調諧。如:「和諧」、「政通人和」、「和好如初」。
停戰、平息爭端的。如:「和平」、「議和」、「和約」、「講和」、「割地求和」。
溫順的、安詳的。如:「隨和」、「和藹可親」、「心平氣和」、「和顏悅色」。
溫暖的。如:「和風煦日」、「風和日麗」。
連同。如:「和衣而眠」。
各數相加的總數。如:「總和」、「二加三的和是五。」
不分勝負。如:「和棋」、「和局」、「這場球賽雙方打和了。」
日本的別稱。如:「和服」、「大和民族」。
與、跟。如:「我和你」、「八千里路雲和月」。
聲音相應。如:「唱和」、「和聲」、「附和」。
混合、攪拌。如:「攪和」、「和麵」、「和稀泥」。
打牌時牌張湊齊成對而獲勝,稱為「和」。如:「和牌」、「吃酒碰和」。
溫暖。如:「今天的天氣好暖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都、全。如:「老少咸宜」、「少長咸集」、「咸知不可為」。
咸陽:A>陝西省縣名。在長安市西北,隴海鐵路經過。B>秦朝故都。故址約在今陝西省長安縣東北。
捨生取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資治通鑑.卷九四.晉紀一六.成帝咸和三年》:「潭母孫氏謂潭曰:『汝當捨生取義,勿以吾老為累!』盡遣其家僮從軍,鬻其環珮以為軍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讚。如:「稱譽」。《論語.衛靈公》:「吾之於人也,誰毀誰譽?」《資治通鑑.卷九四.晉紀十六.成帝咸和三年》:「諸君怯懦,乃更譽賊!」
翔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詳細且確實。《南史.卷五九.王僧孺傳》:「後起咸和二年以至于宋,所書並皆翔實。」也作「詳實」。
葛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思想觀點3 評價4 資料來源 生平字稚川,自號抱朴子,丹陽句容人(句容即江蘇省句容縣)。生卒年不詳,約生於魏齊王嘉平二年,約卒於東晉成帝咸和五年(約西元二五○年─三三○年),年八十一歲。先祖世代為宦,祖父葛系,封吳壽縣侯。父親葛悌,入晉遷至太中大夫。然而葛洪十三歲時,父親去世,家境貧困,因此不得不親自下田耕作。不過家貧不影響他求知的熱切,因此時常到處跟人借書。除了讀六經諸史、百家之書等,研究儒學外,他尤好神仙導養之術。在西晉惠帝太安年中,葛洪因精通武藝,被徴召為義軍將兵都尉,事成後就回到故鄉,不再接受朝廷...
有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嫻習禮法。《文選.潘勗.冊魏公九錫文》:「少長有禮,上下咸和。」《文選.顏延之.應詔讌曲水作詩》:「郊餞有壇,君舉有禮。」
風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快速而勢盛。《資治通鑑.卷九四.晉紀十六.成帝咸和五年》:「俟足下軍到,風發相赴。」
名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望輩分。《資治通鑑.卷九三.晉紀十五.成帝咸和元年》:「自以名輩不後郗、卞,而不豫顧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