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43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哪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故事中的神仙。演化於小說中,有折骨肉還父母,現身為父母說法的故事。也稱為「哪吒三太子」。(北平音ㄋㄜˊㄓㄚ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哪吒」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哪吒」條。
焦頭爛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封神演義》第五三回:「周兵見哪吒得勝,吶了一聲喊,殺奔過來。太顛不防趙昇把口一張,噴出數尺火來,燒得焦頭爛額,險些兒落馬。兩家混戰一場,各自收兵。」
心血來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行人走到界牌關,被守關大將余化阻擋,雙方交戰,黃飛虎等人被擒。仙人太乙真人感應到黃家父子受難,便派哪吒前往援助。哪吒憑著高強的武功打敗余化,救了黃氏一家人。書中描述太乙真人對黃家受難之感應,文云:「太乙真人閒坐碧遊床,正運元神,忽心血來潮。」而說書人則在此句後加注道:「但凡神仙,煩惱、嗔痴、愛慾三事永忘,其心如石,再不動搖;心血來潮者,心中忽動耳。」故知「心血來潮」這句成語本是用來形容修練成仙者,心思原無波動,但卻突然對人事有所感應與預知,但後來語義轉變,多被用來形容突然興起的念頭。
袖手旁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封神演義》第三六回:「哪吒曰:『吾既下山來佐師叔,豈有袖手旁觀之理。』」
調虎離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封神演義》第八八回:「取城只用哪吒、雷震子足矣。子牙公須是親自用調虎離山計,一戰成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唸咒以施用法寶,常用於古小說中。《封神演義》第五四回:「不防土行孫祭起綑仙繩,一聲響,把哪吒平空拿了去。」
拆骨還父,割肉還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哪吒剖腹剜腸,剔骨肉還給父母,一說是因哪吒闖禍,析骨割肉以免連累父母。見《封神演義》第一三回。另一說是哪吒為了現本身向父親說法而割骨肉。見《五燈會元.卷二.那叱太子》。後用以比喻全盡孝道。明.康海《中山狼》第四折:「受了爹娘撫養,不能報答。只道爹娘沒些掙挫,便待拆骨還父,割肉還母,纔得亨通。」
鍾怡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反地,生老病死之中,她對後三項最多著墨,筆端的滄桑感逼人如暮色。」文學評論家李奭學曾稱鍾怡雯為「文界哪吒」。責任編輯語二甲109702135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