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5.646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問罪之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討伐犯錯者的隊伍或前來責難的人。《舊唐書.卷六九.侯君集傳》:「天子以高昌驕慢無禮,使吾恭行天罰,今襲人於墟墓之間,非問罪之師也。」《聊齋志異.卷一○.葛巾》:「日已向辰,喜無問罪之師,心漸寧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詞:此、這、這個。用以代替人、事、物。如:「言之成理」、「取而代之」、「總而言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助詞:相當於「的」。如:「莫逆之交」、「緩兵之計」、「前車之鑑」、「在天之涯」、「三分之一」、「三口之家」。
往、到。如:「不知所之」、「吾欲之南海」、「先生將何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犯法的行為。如:「犯罪」、「罪行」、「罪狀」、「罪惡」。
過失。如:「賠罪」、「罪過」。
犯法的、有過失的。如:「罪人」、「罪犯」。
痛苦、苦難。如:「受罪」。
刑罰。如:「死罪」、「判罪」。
責備。如:「怪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導、傳授學問或技藝的人。如:「老師」、「教師」、「師徒」。
學習、效法。如:「師法」、「師事」、「師古」。
榜樣、表率。如:「萬世師表」、「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稱有專門技藝的人。如:「醫師」、「律師」、「理髮師」、「鋼琴師」。
對道士或僧尼的尊稱。如:「法師」、「禪師」。
軍隊的編制單位。或泛指軍隊。如:「師團」、「誓師北伐」、「班師回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提出心中的疑難請求別人回答。如:「問答」、「請問」、「問路」、「發問」。
為表示關切而探望、拜候。如:「慰問」、「訪問」、「問候」、「問訊」。
審訊。如:「審問」、「問案」。
責備。如:「責問」、「興師問罪」。
干涉。如:「不聞不問」、「我的事請你不要過問。」
問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指出對方的罪狀而加以責備或討伐。如:「興師問罪」。《隋書.卷四.煬帝紀下》:「況乎甘野誓師,夏開承大禹之業,商郊問罪,周發成文王之志。」
2.審問罪犯以定罪。《三國演義》第一回:「遣中郎將董卓來代將我兵,取我回京問罪。」
戰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戒慎恐懼的樣子。《後漢書.卷一○.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紀》:「承事陰后,夙夜戰兢。」《明史.卷一二三.方國珍傳》:「子姓不戒,潛搆釁端,猥勞問罪之師,私心戰兢,用是俾守者出迎。」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