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3.612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喀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喀斯(1872~1947)出生於加拿大的北魁北克省(Hatfield Point, N.B., Canada),是美國神學家和教育家。他以研究基督教在歷史上的演變過程中,所受到社會及環境影響作用之問題而著名。
  喀斯在一九三三年到一九三八年間,擔任芝加哥大學神學院院長,他的研究結論,提出一種學說,認為基督教和社會可能有相互影響作用,這種觀點成為日後社會福音運動(Social Gospel Movement)的理論依據。
  他的著作中,包括[耶穌:一種新的傳記](1927)(Jesus:a New Biography),喀斯亦曾對基督教的神祕觀和千年至福做調查研究(a...
喀斯特地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石灰岩地層廣布的地方,因溶蝕作用進行已久,幾乎一切河流均在地表消失,另形成暗流水系,地層表面僅見石灰阱、岩溝及灰岩盆地等,呈現乾荒景象,此種地景稱為「喀斯特地形」。因南斯拉夫亞得里亞海岸的喀斯特區的地形為典型代表而得名。美國的肯塔基區,大陸地區桂林、陽朔一帶,亦為欣賞此種地形有名的景點。
喀斯特景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喀斯特地形散布于地表之殘丘、孤峰與石林,地勢挺拔,形態奇麗,而隱藏于地表下之岩洞,通過溶蝕,洞頂水滴含有碳酸鈣,蒸發之後,二氧化碳隨之消失,即可形成或懸或立之石鐘乳、石筍與石柱。洞與洞間,互相連接而成岩溝,以及洞石廣闊之灰岩盆地,諸如此類之特殊地形,即為喀斯特景觀。我國桂林、陽朔一帶,石山映帶綠水,倒影搖波,景色如畫,雲南境內,屹立地平鬼斧神工之大小石林與充滿神秘色彩之觀光熱門景點阿盧古洞,均屬喀斯特景觀。見喀斯特地形。
喀斯特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石灰岩地區之流水(或地下水),於溶蝕該區內之石灰岩後,如其下方或下游有下陷谷地存在,流水即可向其宣洩,加速溶蝕作用之進行;又因河谷深陷,使中游地表河水,易于經過吞口(swallow hole)進入地下,造成河道突然中斷現象。如美國印第安那南部之失落河(lost river),上游為石灰岩層,中游河水潛入地下,形成二十餘哩之乾河床,下游又經外口(rise hole)露出為深窪之地表河道,即為喀斯特河之代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示代名詞。這、這裡、這個。如:「生於斯,長於斯。」
乃、則。如:「有目斯能視,有耳斯能聽。」
斯文:形容人的舉止行為十分文雅有禮。如:「他舉止斯文,風度翩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擬聲詞:A>摹擬咳嗽、嘔吐的聲音。如:「他喀一聲將卡在喉嚨中的魚刺吐了出來。」B>摹擬硬物折斷的聲音。如:「那根樹枝被大風一吹,喀一聲折斷了。」
譯音用字。常用於地名、山名等的翻譯。如:「喀什米爾」、「巴顏喀喇山」。
姓。
徐霞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處,探幽尋秘,並記有遊記,記錄觀察到的各種現象、人文、地理、動植物等狀況。徐霞客尤其對石灰岩地貌(喀斯特地貌、巖溶地貌)進行了深刻的研究和記錄,包括對喀斯特地貌類型分怖和差異有詳細的考察和科學的記述。光是在廣西、貴州、雲南三省,他就親自探察270多個洞穴,且有方向、高寬、深度之具體記載並初步論述成因,他是中國和世界廣泛考察喀斯特地貌的卓越先驅。同時對長江源頭作了考察,糾正了...
岩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溶性岩石,尤其是碳酸鹽類岩石,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溶蝕形成的地貌。大陸地區廣西、雲南、貴州等地有此地貌,也稱為「喀斯特」。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