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8.002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囚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被監禁的罪犯。《老殘遊記》第二○回:「誰不知道的?兩個人一路逃得來的囚犯!」《文明小史》第四二回:「老頭子看看兒子手上,腳上,傢伙都已上好了,好好的一個洋裝兒子,如今成囚犯一樣,看來怎不傷心?」
高加索囚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四幕舞劇。迪得羅(Charles-Louis Didelot, 1767-1837)編舞編劇,Catterino Cavos作曲,1823年1月27日首演於聖彼得堡的波修瓦劇院,首席舞者為伊斯朵米娜(Avdotia Istomina, 1799-1848)與高爾滋(Nicholas Goltz)。故事內容:高加索山區的色卡斯族(Circas)少女克莎基亞(Kzelkia)愛上了一位俄羅斯囚犯羅斯提斯拉夫(Rostislav),但在這位俄羅斯男子的未婚妻也被俘虜之後,事情變得複雜而難解。最先克莎基亞只想殺死她的情敵,但後來竟然起了憐憫心,甚至幫助他們逃走;很不幸的,渡河時未婚妻慘遭滅頂,死...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Riccardo Mezzanotte Ed.《The Simon and Schuster Book of the Ballet》1979、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Lincoln Kirstein《Four Centuries of Ballet》1984.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違法有罪的人。如:「嫌犯」、「犯人」、「罪犯」。
侵擾、侵害。如:「冒犯」、「侵犯」。
違背、牴觸。如:「犯罪」、「犯法」、「犯規」、「犯上」、「眾怒難犯」。
發作。如:「胃病又犯了」、「老毛病又犯了!」
值得。如:「犯不上」、「犯不著」。
犯難:不怕危險而勇往直前。如:「戰士們為了保衛國家,都具備有冒險犯難的精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拘禁。如:「囚禁」、「被囚」。
罪犯、俘虜。如:「死囚」、「罪囚」、「敵囚」、「階下囚」。
不寒而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被義縱揭發,嚇得搬離了南陽。後來義縱又升為定襄太守。該地治安不好,所以義縱一到定襄,先將牢中兩百多名囚犯改判死刑,又將曾前往探監的親友也抓起來,說這些人企圖為犯人開脫,全部處死,一天之內就處死了四百多人。定襄的人民聽到了這個消息後,即使天氣並不冷,竟都害怕得發抖起來。後來「不寒而慄」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內心恐懼極至。
上下其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 (5) 正:音ㄓㄥˋ,論定是非。 (6) 伯州犁:春秋時代楚國大夫。 (7) 囚:名詞,囚犯。 (8) 寡君:古代臣民對他國自稱本國君主的謙詞。 (9) 貴介:顯貴的人。 (10) 縣尹:職官名,一縣的首長。 (11) 弱:動詞,敗。
老當益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列傳》載,東漢名將馬援,從小就有遠大的志向,想要開創一番事業。長大後當了郡守的部屬,有一天奉命押解重刑犯到司命府,半路上,馬援因為憐憫那個囚犯就放了他,自己則逃到北方去避禍。後來雖然遇到特赦,免除了罪刑,但他並沒有回到故里,仍然留在北方畜牧維生。期間有很多人慕名前來歸附,門下賓客有數百人之多。在隴漢交界游牧的時候,他常跟賓客們說:「大丈夫立志,處境愈是艱困,志節應當愈堅強;年紀越是老大,越要多加鍛練,保持身體強健。」並用這句話來自我勉勵。後來他投效東漢光武帝劉秀,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成為大將軍。後來原文中的「老當益壯」成為一句成語,用來比喻年紀雖大但身體仍然強健,而且志氣...
現實治療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妻子的協助下,編著新書《控制理論在現實治療的實踐:個案研究》,將現實治療法推廣至青少年、亂倫受害者、囚犯等人士。1998年,威廉葛拉瑟將控制理論易名為選擇理論,因為選擇理論更能表達正向積極的感覺,自此現實治療成為心理治療中效果卓著的一種療法。 基礎理論 心理及生理需要在現實治療中,人的每個行為都是經過大腦的評斷,用以滿足人的需求。而人的需求可以分為生理層面及心理層面。生理上是生存的需要,威廉葛拉瑟認為人的腦可以分為舊腦及新腦,舊腦是掌管人類維持生命的自然性投射行為,包括呼吸及血液運行等,而新腦則是當生存條件缺乏時作出反應...
不寒而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被義縱揭發,嚇得搬離了南陽。後來義縱又升為定襄太守。該地治安不好,所以義縱一到定襄,先將牢中兩百多名囚犯改判死刑,又將曾前往探監的親友也抓起來,說這些人企圖為犯人開脫,全部處死,一天之內就處死了四百多人。定襄的人民聽到了這個消息後,即使天氣並不冷,竟都害怕得發抖起來。後來「不寒而慄」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內心恐懼極至。
楚囚相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魏晉南北朝時,因五胡亂華而南渡的達官名士,每至美日則相邀於新亭宴飲,有感於山河變色,身負國仇,因此相視流淚。王導便以為應共赴國難,不應如楚囚相對泣。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後比喻陷於困境時如囚犯相對哭泣,無計可施。《郎潛紀聞》卷一二:「今日之行,榮於登仙,諸君何至作楚囚相對耶?」也作「楚囚對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