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4.554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四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四個姓氏。我國歷代常有以四個豪門貴族合稱為「四姓」的現象。如東漢時有樊、郭、陰、馬四姓;三國吳有朱、張、顧、陸四姓;晉代有雷、蔣、谷、魯四姓;唐代有鄭、盧、李、崔四姓
2.南北朝時,以郡望或官位分為甲、乙、丙、丁四等貴族,稱為「四姓」。《南史.卷五六.列傳.張弘策》:「在郡述制旨禮記正言義,四姓衣冠士子聽者常數百人。」《新唐書.卷一九九.儒學列傳中.柳沖》:「尚書、領、護而上者為『甲姓』,九卿若方佰者為『乙姓』,散騎常侍、太中大夫者為『丙姓』,吏部正員郎為『丁姓』。凡得入者,謂之『四姓』。」
3.印度社會的四種階級。《長阿含經》卷一三:「世有四姓:剎利、婆羅門、居士、首陀羅。」
四姓小侯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姓小侯學是東漢專為皇室外戚子弟而設的學校。永平九年(66),明帝為外戚樊氏、郭氏、陰氏和馬氏等外戚家族的子弟設立學校於南宮,置五經師,傳授經學。因為外戚雖親貴,但不是列侯,所以稱「小侯」。四姓小侯學的教育內容以〔孝經〕、〔尚書〕等為主,並注重品德教育。後來招生範圍擴大,除四姓子弟外,還增收功臣子孫,連匈奴也派遣貴族子弟來入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四位。大寫作「肆」,阿拉伯數字作「4」。
數目是四的。如:「四壁」、「四個人」、「四本書」。
次序是第四的。如:「四品官」、「四更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表家族系統的字。如:「姓氏」、「姓名」、「百家姓」、「尊姓大名」、「先生貴姓」、「行不改名,坐不改姓。」
人民。如:「老百姓」、「事關百姓權益,不容忽視!」
親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姻戚的通稱。《荀子.非相》:「棄其親家而欲奔之者,比肩並起。」《續漢書志.第四.禮儀志上》:「東都之儀,百官、四姓親家婦女、公主、諸王大夫、外國朝者侍子、郡國計吏會陵。」
名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名門。《文選.陸機.吳趨行》:「屬城咸有士,吳邑最為多,八族未足侈,四姓實名家。」
校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校的房舍。《後漢書.卷七九.儒林傳.序》:「其後復為功臣子孫、四姓末屬別立校舍,搜選高能以受其業。」
吠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賈。為梵語vésa的音譯。印度的四姓之一。此族積財巨億,坐而出納,故稱為「吠舍」。也作「鞞舍」、「毘舍」、「吠奢」。
首陀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農人。為梵語śūdra的音譯。為印度社會的第四階級,四大種姓裡的最下級。《長阿含經》卷一三:「世有四姓:剎利、婆羅門、居士、首陀羅。」也譯作「首陀」、「戌陀羅」。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