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1.300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肢不勞動,分不清五穀。語出《論語.微子》:「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後用以形容讀書人脫離實際生活,缺乏實用的生活知能。《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你只看『道千乘之國,使民以時』的那個『時』字,可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人,說的出來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辨別。《論語.微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呂氏春秋.慎行傳.察傳》:「是非之經,不可不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糧食作物的總稱。如:「五穀」、「百穀」、「稻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努力從事。《論語.微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或其他動物的全身。如:「身體」、「人體」、「體質」、「體力」。
身體的某部分。如:「肢體」、「四體不勤」、「五體投地」。
親身的。如:「體驗」、「體會」、「體察」。
事物的本質形態或主要部分。如:「固體」、「液體」、「主體」、「物體」。
設身處地,為人著想。如:「體諒」、「體貼」、「體恤」。
一定的制度、體裁或格式。如:「文體」、「政體」、「體例」、「體制」。
文字書寫的形式。如:「字體」、「草體」、「顏體」。
數學上指立體的形狀。如:「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五位。大寫作「伍」,阿拉伯數字作「5」。
數目是五的。如:「五個」、「五子棋」、「五線譜」、「陰陽五行」、「五權憲法」、「五體投地」。
次第是五的。如:「五更天」、「小學五年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四位。大寫作「肆」,阿拉伯數字作「4」。
數目是四的。如:「四壁」、「四個人」、「四本書」。
次序是第四的。如:「四品官」、「四更天」。
五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各種主要的穀物。但五穀說法不一,比較普通的說法以稻、黍、稷、麥、菽為五穀。《孟子.滕文公上》:「后稷教民稼穡,樹藝五穀。」《西遊記》第八回:「世有五穀,儘能濟饑,為何喫人度日?」
不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分別、不辨別。《楚辭.屈原.離騷》:「世溷濁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文選.王褒.四子講德論》:「好惡不形,則是非不分。」
2.不值得。《文選.宋玉.神女賦》:「含然諾其不分兮,喟揚音而哀歎。」
1.不甘心。唐.白居易〈元和十三年淮寇未平詔停歲仗憤然有感率爾成章〉詩:「不分氣從歌裡發,無明心向酒中生。」也作「不忿」。
2.不料。清.譚獻〈一萼紅.黯愁煙〉詞:「不分中年到時,直恁荒寒。」也作「不忿」、「不憤」。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