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1.700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回頭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一會兒。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三折:「寡人心先到他李陵臺上,回頭兒卻纔魂夢裡想,便休題貴人多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脖子以上的部分。如:「頭顱」、「人頭」、「牛頭」。
頭髮或髮型。如:「洗頭」、「小平頭」、「三分頭」。
事物的開始或結束兩個端點。如:「開頭」、「盡頭」、「從頭開始」、「善惡到頭終有報」。
事物的兩端。如:「兩頭」。
最前面的。如:「頭獎」、「頭排」、「買票時,記得買頭幾排的。」
在先前的。如:「頭幾天」、「頭兩年」。
剩下或殘餘的東西。如:「零頭」、「菸頭」。
首領。如:「頭領」、「頭目」。
量詞:計算牛、驢、騾、羊、豬等牲畜或似頭之物的單位。如:「一頭牛」、「三頭羊」。
詞綴,用於詞尾。如:「石頭」、「木頭」、「前頭」、「後頭」、「拳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孩子。如:「嬰兒」、「幼兒」、「兒童」、「兒戲」、「小兒科」。
年輕人。如:「中華健兒」、「三軍健兒」。
男孩子。如:「兒子」、「男兒當自強」。
兒女的總稱或自稱。如:「吾兒」、「不孝兒」。
附於名詞、代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之後,構成衍聲複詞,與所附的詞合為「兒化音」(注音ㄦ),一般而言沒有意義。如:「花兒」、「那兒」、「老頭兒」、「慢慢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歸向原出發處。如:「回家」、「回來」、「回國」、「一去不回」、「古來征戰幾人回?」
折返、掉轉。如:「回轉」、「回首」、「回旋」、「回過身來」。
答覆、還給對方相同的動作。如:「回信」、「回電」、「回答」、「回敬」、「回絕」、「回他一槍」。
量詞:A>計算行為、動作的單位。相當於「次」。如:「前後我共去找了他五回。」B>計算時間的單位。一陣子稱為「一回」。如:「在門口站了一回。」C>計算長篇小說段落的單位。一章稱為「一回」。如:「一百二十回本紅樓夢。」D>計算事情的單位。相當於「件」。如:「這是兩回事,不可混為一談。」
回春:A>冬去春來。如:「大地回春」。B>比喻醫術高明或藥效靈驗,能治好病症。如:「妙手回春」、「回春靈藥」。
回祿:傳說中的火神。多借指火災。如:「慘遭回祿」、「回祿之災」。
回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大陸地區甘肅、寧夏、新疆、青海、雲南、河北等地,以信奉回教為主。
回教:西元七世紀時,由阿拉伯人穆罕默德所創,信奉阿拉為唯一真神,經典為可蘭經,教徒大都分布中東、北非、印尼、巴基斯坦及中國西北等地。或稱為「清真教」、「伊斯蘭教」。
回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轉過頭來,轉過臉來。晉.劉琨〈胡姬年十五〉詩:「花將面自許,人共影相憐。回頭堪百萬,價重為時年。」唐.杜甫〈徐卿二子歌〉:「小兒五歲氣食牛,滿堂賓客皆回頭。」《儒林外史》第三三回:「那道士回頭一看,忙走近前道:『杜少爺,你怎麼在這裡?』」
2.過一會兒。指回頭之間,表示時間短暫。唐.白居易〈曉寢〉詩:「轉枕重安寢,回頭一欠伸。紙窗明覺曉,布被暖知春。」《醒世姻緣傳》第四八回:「俺爹叫留薛大爺吃飯,我裝了一碗雞,回頭少了一半。」
3.回到源頭。《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三:「今日窮了,休說是外人,嫡親兒媳也受他這般冷淡。回頭自思,怎得不惱?。」《紅樓夢》第二二回:「到如今,回頭試想真無趣。」
4.有所覺悟而改邪歸正。《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沒人指引回頭,忘卻本來面目,便要墮落輪迴道中。」《兒女英雄傳》第二一回:「方纔的話我都一一聽得明白。從來說:『孽海茫茫,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5.回覆、答覆。《歡喜冤家》第續五回:「我如今不免吟幾句情詩送去與他,若有意必有回頭,如又似留作對聯的光景,我看他親筆批語在此了,怕他怎的!」《儒林外史》第三九回:「過了十餘日,旨意回頭:著平治來京。」《野叟曝言》第三二回:「自從李四嫂給了回頭,便得此病。」
6.回心轉意、改變主意。《水滸傳》第三回:「時來富貴皆因命,運去貧窮亦有由。事遇機關須進步,人當得意便回頭。」《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天下事最妙的是雲端裡看廝殺,你我且置身事外,袖手旁觀,看後來這位安水心先生怎的下手,這位何玉鳳姑娘怎的回頭。」《官場現形記》第一五回:「魯總爺因為是莊大老爺的面子,不好回頭,暫時留用。」
7.復甦、病情好轉。《醒世姻緣傳》第五五回:「狄周瞞了主人,反與歹人合成一股,灑潑主人的東西,也被天雷震的七死八活,救的雖然回頭,還是發昏致命。」《儒林外史》第五回:「自此,嚴監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頭。諸親六眷都來問候,五個姪子穿梭的過來陪郎中弄藥。到中秋已後,醫生都不下藥了。」
一種烙烤有餡的北京小吃,兩頭向內轉折,故稱。
頭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首領。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二折:「叫道將那為頭兒失火的拏下。」
2.舊時對衙役的尊稱。《老殘遊記》第五回:「吳氏便知事體不好,立刻叫人把三班頭兒請來。」也作「衙役」。
3.極點。如:「這人無恥到此地步,實在也算到了頭兒了!」
4.對象。《西遊記》第八二回:「妖精道:『留五湖明月在,何愁沒處下金鉤?』把這廝送出去,等我別尋一個頭兒罷!」
5.滋味。如:「不給你苦頭兒吃,你是不會老實說出來的。」
花木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中看不中吃。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三折:「原來是花木瓜兒外看好,不由咱不回頭兒暗笑。」《水滸傳》第二四回:「人只道一個親兄弟做都頭,怎地養活了哥嫂,卻不知反來嚼咬人,正是『花木瓜,空好看。』」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