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7.71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國民義務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體國民所應接受的基本教育。自民國五十七學年度開始,我國義務教育由六年延至九年,前六年為國民小學,後三年為國民中學。民國七十一年四月三十日,立法院通過「強迫入學修正案」,明定六歲到十五歲國民應強迫接受國民教育,否則得科父母或監護人新臺幣三百元以下罰鍰,並得連續科罰至入學為止。其宗旨在培養健全國民,使具有基本的生活知能及國民道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知識或技能傳授給人。只限於口語單用。如:「教書」、「教琴」、「我來教你」。
傳授、訓誨、指導。如:「教學」、「教育」、「教授」、「教誨」、「教訓」。
宗教:利用人類對於宇宙、人生的神祕所發生的種種心理,構成一種勸善懲惡的教義,並用來教化世人,使人信仰的意識形態。如:「佛教」、「回教」、「基督教」、「天主教」。
使、讓。如:「真教人失望!」、「教他回去吧!」
禮儀、規矩。如:「禮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正合宜的道理。如:「正義」、「義不容辭」、「義無反顧」、「仗義直言」。
行為合乎正義或公益的。如:「義舉」、「義行」、「義士」、「義演」、「義賣」、「義診」。
意思。如:「意義」、「含義」、「釋義」、「微言大義」。
無血緣關係或名義上的」。如:「義父」、「義母」、「義子」。
人工製造、的。如:「義齒」、「義肢」。
義大利的簡稱。如:「德義軍事同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產。如:「生育」、「生兒育女」。
使存活、長大。如:「育嬰」、「育幼」。
栽培、教導。如:「教育」、「訓育」、「培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情。如:「事務」、「任務」、「公務」、「業務」、「庶務」。
從事。如:「務農」。
一定得、一定要。如:「務須」、「務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土地、人民、主權、政府的團體。如:「國家」、「美國」、「國際」、「中華民國」。
屬於本國的。如:「國人」、「國貨」、「國土」、「國歌」、「國民道德」。
代表國家的。如:「國花」、「國旗」、「國歌」。
地區。如:「水鄉澤國」。
古代諸侯的封地。如:「魯國」、「齊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百姓。如:「居民」、「國民」、「原住民」、「民為邦本」、「民不聊生」。
與人民有關的。如:「民生」、「民權」、「民心」、「民意代表」。
出於民間的。如:「民歌」、「民謠」、「民營公車」。
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教導培育。《孟子.盡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2.一種有關培植人才,訓練技能,以支應於國家建設、社會發展的事業。
義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泛稱人在社會中所應盡的職事。《文明小史》第四二回:「盤查奸宄,本是他警察局的義務。」
2.出勞力而不接受報酬的行為。如:「義工多是無報酬的為人義務服務。」
3.依法律規定或契約約定,強制權利主體為特定行為或不行為。如服兵役、納稅。相對於權利而言。
國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泛指全國的人民。《左傳.昭公十三年》:「民無怨心,先神命之,國民信之。」《漢書.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內史治國民,中尉掌武職,丞相統眾官。」
2.凡取得一國國籍的人民,就是該國的國民。如:「每位國民都享有一定的權利,也有應盡的義務。」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