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7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國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與國的分界。
天然國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自然的山脈、河川、湖泊等地形做為國家的界線。優點為國界明顯、確定且變化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土地、人民、主權、政府的團體。如:「國家」、「美國」、「國際」、「中華民國」。
屬於本國的。如:「國人」、「國貨」、「國土」、「國歌」、「國民道德」。
代表國家的。如:「國花」、「國旗」、「國歌」。
地區。如:「水鄉澤國」。
古代諸侯的封地。如:「魯國」、「齊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同事物的分界。如:「地界」、「邊界」、「疆界」、「國界」、「以河為界」。《後漢書.卷六○上.馬融傳》:「奢儉之中,以禮為界。」
痛心疾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左傳.成公十三年》載,春秋時代魯成公十三年四月,因為秦國違背雙方在令狐訂立的盟約,於是晉侯派呂相出使秦國,目的是斷絕兩國的盟友關係。呂相傳達的內容大致上說:「晉獻公和秦穆公時,兩國關係十分密切,不但訂立盟約,還結為姻親。之後秦穆公又幫助在外流亡的晉公子重耳,返國當上國君。但是兩國為了國界的問題,秦國的態度反覆,時常來犯。為了解決紛爭,最後兩國訂立『令狐之盟』,沒想到秦國不但背棄盟約,並且和楚國結盟,對上天和秦國、楚國的歷代先君盟誓說:『秦國雖然和晉國結交往來,但只追求利益,不顧其他。』事實上,楚人厭惡秦國的反覆無常,於是轉告晉國,要好好懲罰意志不專一的秦國。其他諸侯知道這件事後,也都痛恨秦...
壓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敵軍已逼近國界。如:「強敵壓境」、「重兵壓境」。《五代史平話.晉史.卷下》:「六月,定州言契丹勒兵壓境。」《三國演義》第三一回:「今軍威稍挫,敵兵壓境,豈可復使父子兄弟自相爭亂耶?」
疆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版圖、邦畿、領土、國界、疆土
紛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糾紛爭執。[例]國界劃定不明,是引起兩國紛爭的主因。
疆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國界、邊境。《左傳.桓公十七年》:「疆埸之事,慎守其一,而備其不虞。」晉.江統〈徙戎論〉:「惟以待之有備,禦之有常,雖稽顙執贄,而邊城不弛固守,為寇賊彊暴,而兵甲不加遠征,期令境內獲安,疆埸不侵而已。」
鄰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界互相接壤或鄰近的國家。[例]鄰國之間應該和睦相處,共同維持區域間的和平穩定。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