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6.042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國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有關國家重大事項的討論、主張。《漢書.卷八三.薛宣朱博傳.薛宣》:「其法律任廷尉有餘,經術文雅足以謀王體,斷國論。」
2.全國的輿論。如:「自從這個事件發生以後,國論紛紛,民心憤慨,影響不少。」
國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章名。宋朝蘇洵的代表作,原題六國,論字為後人所加。乃論戰國時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因賂秦而自取滅亡,以諷當時北宋賂敵人契丹的退怯政策。
國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蜀漢之末,軍旅數出,譙周等以為百姓彫敝,無利於國,著〈仇國論〉譏之,後周卒勸後主降於魏師。見《三國志.卷四二.蜀書.譙周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討論事理的文體。如:「六國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土地、人民、主權、政府的團體。如:「國家」、「美國」、「國際」、「中華民國」。
屬於本國的。如:「國人」、「國貨」、「國土」、「國歌」、「國民道德」。
代表國家的。如:「國花」、「國旗」、「國歌」。
地區。如:「水鄉澤國」。
古代諸侯的封地。如:「魯國」、「齊國」。
故步自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清.梁啟超〈愛國論〉:「婦人纏足十載,解其縛而猶不能行,故步自封,少見多怪,曾不知天地間有所謂『民權』二字。」
有恃無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宋.魏了翁〈陛辭奏定國論別人才回天怒圖民怨〉:「持之以堅,斷之以果,毋為人言所怵,嗜欲所移,則臣秉鉞於外,庶乎有恃無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越過、超過。如:「逾牆」、「逾時不候」、「年逾六十」。唐.柳宗元〈哭連州凌員外司馬〉詩:「著書逾十年,幽頤靡不推。」宋.蘇轍〈六國論〉:「秦人不敢逾韓魏以窺齊楚燕趙之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顯露。宋.蘇洵〈六國論〉:「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
人言可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宋.王安石〈辭免參知政事表〉:「付之方面之權,還之禁林之地,固巳人言之可畏,豈云國論之敢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