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6.908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國際聯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由美國總統威爾遜等倡議,於西元一九二○年成立的國際組織。總部設於瑞士日內瓦,目的在促進國際合作,維持世界和平。一九四六年該組織解散,由聯合國承繼其任務。簡稱為「國聯」。
國際聯盟教育調查報告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二十年(1931)五月,國際聯盟代表在中國行政院開會時,中國政府提出一改革計畫的準備與實施,要求國際聯盟專門機關給予協助。其中關於教育的部分,國聯特派一個四人考察團,於該年九月三十日至中國,視察上海、南京、北平、天津、定縣、廣州與杭州等地教育實施的狀況及問題,並在該年十二月於南京完成〔國際聯盟教育調查報告書〕。該報告計分二篇,通論十一章與分論四章,共十五章,並有附錄〔結論與建議-改革之初步方案〕。後國立編譯館將其中譯,以〔中國教育之改進〕為名,於二十一年十二月出版。
  此報告完成於政府正積極改進教育之時,其中所討論的各項重點,亦是我國學者深思多時,亟欲解決之問題。自滿清末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連、合。如:「聯邦」、「聯貫」、「聯絡」、「聯合」、「珠聯璧合」。
詩文中每兩句成對者,稱為「聯」。如:「對聯」、「門聯」、「上聯」、「下聯」、「春聯」。
量詞。用於計算票券等分聯的單位。如:「我買了兩聯獎券。」、「開立一式三聯的統一發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邊界。如:「水際」、「邊際」、「天際」、「一望無際」。
前後交接之時。如:「春夏之際」、「建校之際」、「危急之際」。
彼此之間。如:「人際」、「校際」、「國際」。
機會、遭遇。如:「際遇」。
交接、會合。如:「交際」、「風雲際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土地、人民、主權、政府的團體。如:「國家」、「美國」、「國際」、「中華民國」。
屬於本國的。如:「國人」、「國貨」、「國土」、「國歌」、「國民道德」。
代表國家的。如:「國花」、「國旗」、「國歌」。
地區。如:「水鄉澤國」。
古代諸侯的封地。如:「魯國」、「齊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誓約。如:「盟約」、「海誓山盟」。
有信約關係的。如:「盟軍」、「同盟國」。
在蒙古、青海等地,合數個部落或旗而成的行政區域。如:「昭烏達盟」。
國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與國之間,與各國相關的。[例]國際聯盟、國際換日線、國際兒童節
聯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團體或組織之間因利害關係或共同目的而締結盟約,形成組織,稱為「聯盟」。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