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72.771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圖像識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圖像識讀又可譯為圖像素養或圖像識讀能力,係指個體對圖像媒體(如照片、圖畫、電影、電視等)所呈載的訊息之解讀能力。
  如同文字素養(或文字識讀能力)所代表的,就淺一層的為基礎的閱讀能力,就深一層的則為一種批判性的閱讀,就再深的層面則包括運用文字以表達自身思想的能力,圖像識讀的能力也有深淺程度的差異,就較淺的層次而言,是能了解圖像媒體的影像語言,包括畫面構圖與剪接的表現手法所代表的意義等。就較深的層次則對包括此等媒體訊息的組成原理與媒體的運作方式的了解,以及對其隱含的社會、文化、政治意涵等,以及媒體勸服性本質的認識。就再深的層次則為運用圖像媒體表達自身思想的能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的道理。如:「知識」、「常識」。
知道、認得。如:「認識」、「識別」、「素不相識」、「有眼不識泰山」。
見解、見聞。如:「見識」、「才識」、「膽識」。
思想、內在思維。如:「意識」。
朋友。如:「舊識」。
記憶、記住。通「誌」。如:「默而識之」、「博聞強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如:「他長得像父親。」、「她的眼睛像媽媽。」
人物的圖畫或雕塑。如:「畫像」、「塑像」、「佛像」、「雕像」。
如、比如。表示推測的用詞。如:「像他這樣的人,並不可靠。」、「像今天所發生的事,便是最好的例子。」
彷彿、似乎。如:「好像」、「這地方像是從前曾經來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各種形狀、線條、色彩所組成的畫面。如:「地圖」、「圖畫」、「圖片」、「插圖」、「圖表」。
謀取、希望得到。如:「圖謀」、「企圖」、「唯利是圖」、「貪圖名利」。
計謀、計策。如:「良圖」、「鴻圖大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照著文字念。如:「誦讀」、「朗讀」、「宣讀」。
看書、閱覽。如:「閱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學習、研究。如:「他是讀理科的。」
圖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圖繪形象。晉.傅咸〈畫像賦〉:「既銘勒於鐘鼎,又圖像於丹青。」也作「圖象」。
2.人物畫像。唐.韓愈〈衢州徐偃王廟碑〉:「圖像之威,䵝昧就滅。」也作「圖象」。
圖像素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圖像素養又稱圖像識讀能力,源自英文的Visual Literacy,指個人對視覺影像的理解及運用能力。如同文字素養有深淺的程度之分,一般基礎的圖像素養指人們能解讀圖畫、圖表、相片、照片、電視等視覺媒體所承載的資訊的能力,以及欣賞繪畫作品、攝影作品、電影的素養;較高一點的層次則是指能運用圖畫、攝影作品,甚至影片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以圖像創作來傳達訊息的能力。20世紀初期開始,視聽媒體快速發展,成為承載資訊、傳播資訊的重要管道,逐漸發展成為一種視覺語言。但許多學者專家指出,必須在中小學課程中即教導正確解讀視覺資訊的觀念,以及有...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