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6.124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地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地殼之下,以至於深度約2900公里之圈帶,即位於地殼和地核之間,此圈帶之相關資料有賴地震波推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包容、容納。如:「涵養」、「包涵」、「海涵」。
沉浸。如:「涵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稱地球的表面。如:「土地」、「大地」、「高地」、「荒地」、「耕地」、「地盡其利」。
場所。如:「目的地」、「所在地」、「根據地」、「發祥地」。
區域。如:「本地」、「外地」、「臺灣各地」。
地位、位置。如:「設身處地」、「不留餘地」、「易地而處」。
本性、心思、意志的領域。如:「見地」、「心地」。
本質、底子。如:「質地」。
語助詞。置於副詞之後。同「的」。如:「慢慢地吃」、「好好地寫」。
海底擴張學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海底擴張學說sea-floor spreading1.1 背景1.2 擴張的歷史和證據1.3 海洋板塊(註2)1.4 關鍵字1.5 參考書目 海底擴張學說sea-floor spreading科學家海斯推測地涵內的岩漿產生熱對流作用,使得上部地函物質溶解,沿著中洋脊的裂谷湧出,凝固後形成了新的海洋地殼像,使得原本在裂谷兩側的海洋地殼向外移動;另一方面老的海岸地殼則像海溝處隨地函熱對流的下沉進入地函,融化成地函的一部份。推估中洋脊以每年兩公分的速度向外擴張。(註2) 背景1960年代的海底探測發現了大西洋海底有一道巨大...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