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坦蕩     
瀏覽人次:5350 收藏人次:505788
1.坦直曠蕩。形容人胸襟光明坦直。南朝梁.沈約〈懷舊詩.傷王諶〉:「長史體閒任,坦蕩無外求。」也作「坦蕩蕩」。
2.坦率放蕩。形容人率性而為。《晉書.卷四九.阮籍傳》:「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識其父兄,徑往哭之,盡哀而還。其外坦蕩而內淳至,皆此類也。」唐.李頎〈送陳章甫〉詩:「陳侯立身何坦蕩,虯鬚虎眉仍大顙。」
3.平坦寬闊。唐.高駢〈過天威徑〉詩:「歸路嶮巇今坦蕩,一條千里直如弦。」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瀏覽人次:10386 收藏人次:232101
語出《論語.述而》:「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指君子處事明達,而小人卻常憂懼。《後漢書.卷二.顯完孝明帝紀》:「素性頑鄙,臨事益懼,故『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坦蕩     
瀏覽人次:6734 收藏人次:244108
形容行事光明磊落。語出《論語.述而》:「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如:「他是個坦蕩蕩的君子,從不做虧心事。」
坦蕩     
瀏覽人次:3116 收藏人次:110595
行事光明磊落。如:「他胸懷坦坦蕩蕩,深為眾人所敬愛。」
    
瀏覽人次:19173 收藏人次:1836069
2.平坦。如:「坦蕩」。
    
瀏覽人次:15851 收藏人次:3174707
2.心地寬廣,沒有私心。《論語.述而》:「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光風霽月     
瀏覽人次:66846 收藏人次:4476438
原指雨過天晴後的明淨景象。後比喻政治清明,時世太平的局面。《大宋宣和遺事.元集》:「上下三千餘年,興廢百千萬事,大概光風霽月之時少,陰風晦冥之時多。」後亦以比喻人的胸懷坦蕩,品格高潔。《宋史.卷四二七.道學傳一.周敦頤傳》:「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也作「光霽」。
居心叵測     
瀏覽人次:42091 收藏人次:3264415
近義:心存不軌,心術不正,心懷鬼胎,包藏禍心,別有用心,為鬼為蜮,詭計多端,圖謀不軌反義:正大光明,光明磊落,胸懷坦蕩辨似: 叵,音ㄆㄛˇ,不可的意思。不宜讀作ㄐㄩˋ,寫作「巨」;也不宜讀作ㄏㄨㄟˊ,寫作「回」。 「居心叵測」及「別有用心」都有另有企圖的意思。 「居心叵測」側重於另有難以揣測的險惡存心,為貶義;「別有用心」側重於另有不為人知的打算,為中性義。 居心叵測 別有用心 辨似例句 ○ ㄨ 他巧言令色,~,絕不是一個好人。 ㄨ ○ 雖不知他真正在打什麼主意,但他說這話一定~。 「居心叵測」及「包藏禍心」都有心存奸險的意思。 「居心叵測」側重於意圖難測;「包藏禍心」側重於形容將陰險的企...
道貌岸然     
瀏覽人次:35838 收藏人次:4224210
「道貌岸然」原作「道貌凜然」。「變文」是唐代時興起的一種講唱文學,由散文和韻文交替組成,內容以演繹佛經故事及民間、歷史故事為主。《維摩詰經講經文》是根據《維摩詰經》的故事,敷演而成,形式是先引述一段經文,然後邊講邊唱,有時幾十字的經文,可以鋪陳為數千字。內容敘述維摩詰居士生病了,佛陀欲派一名弟子前往慰問他的病情,但是所有弟子都不敢去,最後文殊菩薩應命前往。文中描述維摩詰居士的外表和情態,形容他的容貌莊嚴肅穆,胸懷坦蕩,心地光明,遠望就像鶴立雞群似的,近觀有如龍來洞口,光彩射人。後來「道貌岸然」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除本義外,也作諷刺用法,用來形容外表故作正經,心中其實不是如此。
聞雞起舞     
瀏覽人次:23709 收藏人次:1500749
以很有學問。=五.=反義 虛度光陰=六.=故事祖逖,字士稚,范陽遒縣(今河北淶水縣)人。自幼性格豁達坦蕩,輕財好俠,常散谷帛救濟貧困之人,很受人們尊重。後來發奮博覽群書,通古曉今。劉琨,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無極縣)人。在青年時代就有為國立功的大志。他二十多歲時,與祖逖同為“司州主簿”(司州,今河南洛陽一帶,主簿,管文書簿籍的官吏),兩人意氣相投,對於當時內憂外患的國家危局抱著共同的看法;也懷著共同的報國決心。兩人夜間同睡一床,經常談到深夜。有一天,祖逖與劉琨“共被同寢。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日:‘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