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2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城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春秋衛地,在今河南省陳留縣,一說在今山東省濮縣。晉文公率諸國之兵與楚人戰於此,楚師敗績,文公遂為春秋五霸之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護牆。如:「為國干城」、「萬里長城」。
都市。如:「城市」、「都城」、「城鄉差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河川名:(1)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滑縣與正津縣境。即春秋時所謂桑間濮上之濮。(2)約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濮縣南。此二水於今皆已湮沒。
2.中國古代少數民族之一。故居約在今大陸地區湖南省境內。如春秋時有百濮。
3.縣名。位在大陸地區山東省之西境。黃河斜貫境內,縣跨黃河兩岸,物產以棉花為大宗。今大陸地區已廢此縣。
竭澤而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呂氏春秋.孝行覽.義賞》1>昔晉文公將與楚人戰於城濮,召咎犯而問曰:「楚眾我寡,奈何而可?」咎犯對曰:「臣聞繁禮之君不足於文,繁戰之君不足於詐。君亦詐之而已。」文公以咎犯言告雍季。雍季2>曰:「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3>,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後將無復4>,非長術也。」文公用咎犯之言,而敗楚人於城濮。反而為賞,雍季在上。左右諫曰:「城濮之功,咎犯之謀也。君用其言,而賞後其身,或者不可乎?」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咎犯之言,一時之務也。焉有以一時之務先百世之利者乎?」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淮南子.本經》。 (2) 雍季:春秋時晉國大...
相敬如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字季,又稱司空季子。為文公時大夫,任司空,從重耳(文公)出亡。嘗出使過冀,見冀缺而薦之於重耳。晉楚城濮之戰時,任下軍佐,擋陳、蔡之師,蒙馬以虎皮,擊潰陳、蔡,楚右師潰敗。 (2) 冀缺耨:冀缺在田裡除草。冀缺,即郤缺,郤芮之子,春秋時晉國人,生卒年不詳,亦稱郤成子。承襲芮之采邑冀,故亦稱冀缺。晉文公時任下軍大夫。晉襄公元年,俘白狄君,復予冀為采邑。晉成公六年,代趙盾為中軍元帥執政。晉景公時,行和戎政策,使眾狄歸服。卒諡成。耨,音ㄋㄡˋ,除草。 (3) 饁:音|ㄝˋ,送飯給在田裡工作的人吃。〔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國語.晉語五》
兵不厭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必無復。」文公曰:「善。」辭雍季。以舅犯之謀與楚人戰以敗之。歸而行爵,先雍季而後舅犯。群臣曰:「城濮之事,舅犯謀也。夫用其言而後其身,可乎﹖」文公曰:「此非君所知也。夫舅犯言一時之權也,雍季言萬世之利也。」仲尼聞之曰:「文公之霸也宜哉!既知一時之權,又知萬世之利。」 〔注解〕 (1) 舅犯:狐偃,字子犯,春秋晉人,生卒年不詳。為晉文公舅,故亦稱為「舅犯」。文公為公子時,出亡在外,偃與兄毛從之十九年;及文公歸國,乃以偃為大夫,信任不疑,言聽計從,後輔佐文公平周室之亂而成霸業。 (2) 戰陣之閒:作戰的時候。閒,音ㄐ|ㄢ,同「間」,時候。 (3) 不厭詐偽:不排斥欺詐虛偽。
困獸猶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魯宣公十二年秋天,晉楚交戰,晉敗回到了國內,將軍荀林父(桓子)因而請求死罪,晉景公打算答應他。士貞子勸諫說:「不可以。以前城濮一戰,晉軍勝利後已經吃了三天楚軍留下的糧食,但晉文公還是面有憂色。左右隨從說:『有了喜事卻憂愁,難道有了憂愁的事才高興嗎?』文公說:『楚國大將得臣還在,憂愁還不能結束。一頭被圍困的野獸,尚且還要作最後的搏鬥,何況是一國的宰相!』等到得臣受責而死後,文公才表現出高興的樣子。因為這是晉國的再次勝利,並且是楚國的再次失敗,以致楚國歷經兩代君主都不能強盛。如今晉國戰敗,或許是上天要警戒晉國,但若殺了荀林父,便等於楚國再勝利一次,恐怕晉國也無法長久強盛吧!荀林父事奉國君,進則想要...
涸澤而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竭澤而漁」之典源,提供參考。 #《呂氏春秋.孝行覽.義賞》1>昔晉文公將與楚人戰於城濮,召咎犯而問曰:「楚眾我寡,奈何而可?」咎犯對曰:「臣聞繁禮之君不足於文,繁戰之君不足於詐。君亦詐之而已。」文公以咎犯言告雍季。雍季2>曰:「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3>,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後將無復4>,非長術也。」文公用咎犯之言,而敗楚人於城濮。反而為賞,雍季在上。左右諫曰:「城濮之功,咎犯之謀也。君用其言,而賞後其身,或者不可乎?」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咎犯之言,一時之務也。焉有以一時之務先百世之利者乎?」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淮南...
相待如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字季,又稱司空季子。為文公時大夫,任司空,從重耳(文公)出亡。嘗出使過冀,見冀缺而薦之於重耳。晉楚城濮之戰時,任下軍佐,擋陳、蔡之師,蒙馬以虎皮,擊潰陳、蔡,楚右師潰敗。 (2) 冀缺耨:冀缺在田裡除草。冀缺,即郤缺,郤芮之子,春秋時晉國人,生卒年不詳,亦稱郤成子。承襲芮之采邑冀,故亦稱冀缺。晉文公時任下軍大夫。晉襄公元年,俘白狄君,復予冀為采邑。晉成公六年,代趙盾為中軍元帥執政。晉景公時,行和戎政策,使眾狄歸服。卒諡成。耨,音ㄋㄡˋ,除草。 (3) 饁:音|ㄝˋ,送飯給在田裡工作的人吃。〔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國語.晉語五》
乾澤而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竭澤而漁」之典源,提供參考。 #《呂氏春秋.孝行覽.義賞》1>昔晉文公將與楚人戰於城濮,召咎犯而問曰:「楚眾我寡,奈何而可?」咎犯對曰:「臣聞繁禮之君不足於文,繁戰之君不足於詐。君亦詐之而已。」文公以咎犯言告雍季。雍季2>曰:「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3>,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後將無復4>,非長術也。」文公用咎犯之言,而敗楚人於城濮。反而為賞,雍季在上。左右諫曰:「城濮之功,咎犯之謀也。君用其言,而賞後其身,或者不可乎?」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咎犯之言,一時之務也。焉有以一時之務先百世之利者乎?」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淮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