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1.476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城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城市、都邑。《文選.江淹.雜體詩.魏文帝》:「眾賓還城邑,何以慰吾心。」《三國演義》第一二回:「兗州薛蘭、李封軍士皆出擄掠,城邑空虛,可以引得勝之兵攻之,一鼓可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城市。如:「城邑」。《史記.卷六八.商君傳》:「衛鞅既破魏還,秦封之於、商十五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護牆。如:「為國干城」、「萬里長城」。
都市。如:「城市」、「都城」、「城鄉差距」。
暴殄天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君紂暴虐無道,任意蹧蹋鳥獸草木等自然界生物,又殘害苛虐百姓。不但使自己成為逃亡罪犯的頭領,更使商朝城邑成了罪犯集中躲藏的巢窟。我獲得了志士仁人的協助,所以敢敬奉天意,前去遏制禍亂。」最後商周決戰於牧野,紂王慘敗,自焚而死,商朝滅亡。《書經》原文中的「暴殄天物」,原指紂王任意糟蹋自然界的生物,後來演變為成語,用來比喻糟蹋物力,不知珍惜。
迎刃而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譬如破竹12>,數節之後,皆迎刃而解,無復著手處也。」遂指授13>群帥,徑造14>秣陵15>。所過城邑,莫不束手16>。議者乃以書謝之。 〔注解〕 (1) 會議:聚在一起商議。 (2) 百年之寇:東吳自孫權(西元182∼252)建國至孫皓(西元264∼280)時,立國約一百年,故稱「百年之寇」。 (3) 克:戰勝。 (4) 向暑:接近夏天。向,接近。 (5) 水潦:水勢盛大。潦,音ㄌㄠˋ,雨下很大的樣子。 (6) 俟:等待。 (7) 預:杜預(西元222∼284),字元凱,西晉京兆杜陵人。晉武帝任命為鎮南大將軍,率兵滅吳,結束三國鼎立局面,後封為當陽縣侯。 (8) 樂毅:戰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戰國時齊國的城邑。漢置蓋縣,北齊時廢。故城約在今山東省沂水縣西北。
怒髮衝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禮節甚倨;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復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於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相如度秦王特以詐詳為予趙城,實不可得,乃謂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趙王恐,不敢不獻。趙王送璧時,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九賓於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終不可彊奪,遂許齋五日,舍相如廣成傳。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于趙。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莊子.盜跖》。 (2) 相如:藺相如,...
完璧歸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禮節甚倨9>;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復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於柱矣!」相如持其璧睨10>柱,欲以擊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召有司11>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相如度秦王特以詐詳12>為予趙城,實不可得,乃謂秦王曰:「和氏璧13>,天下所共傳寶也,趙王恐,不敢不獻。趙王送璧時,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九賓14>於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終不可彊奪,遂許齋五日,舍相如廣成傳。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于趙。 〔注解〕 (1) 相如:藺相如,生卒年不...
勢如破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譬如破竹,數節之後,皆迎刃而解12>,無復著手處也。」遂指授13>群帥,徑造14>秣陵15>。所過城邑,莫不束手16>。議者乃以書謝17>之。 〔注解〕 (1) 會議:聚在一起商議。。 (2) 百年之寇:東吳自孫權(西元182∼252)建國至孫皓(西元264∼280)時,立國約一百年,故稱「百年之寇」。 (3) 克:戰勝。 (4) 向暑:接近夏天。向,接近。 (5) 水潦:大水。潦,音ㄌㄠˋ。通「澇」。 (6) 俟:等待。 (7) 預:杜預(西元222∼284),字元凱,西晉京兆杜陵人。晉武帝任命為鎮南大將軍,率兵滅吳,結束三國鼎立局面,後封為當陽縣侯。 (8) 樂毅:戰國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擄掠不少漢人,在各地設置城寨州縣予已安頓。漢人開闢農田,種植穀物,設立冶坊,打造鐵器,還築房舍,建城邑,甚至有了買賣的市場,這些新生事物必然促使游牧的契丹民族產生一些變化。 建國契丹地區的漢人,少數避難而來者之外,大都多是耶律阿保機的戰利品,漢人的生產成果也幾乎由他獨自掌握。因此,耶律阿保機雖然只是一部酋長,實力已超越了其他七部。漢人認為君主應該掌握大權,君位應該子孫世襲,這些觀念也影響了耶律阿保機,使他的作風有異於傳統領袖,也破壞了部落聯盟的慣例,招致很大的不滿。他在妻子的策劃下,邀集七部酋長,陳設豐盛酒筵,趁大家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